多步走突破信息“壁垒” 医院间信息资源共享
2017-05-02 佚名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区域内协同医疗网络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在有效减少患者“寻诊”行为的同时,实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提高预防保健意识。
区域内协同医疗网络服务体系是以医疗信息以及健康数据为中心,以区域内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保障机构、医疗服务监管机构为基础,突破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网络信息壁垒,最终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
医疗信息以及健康数据主要包括电子病历、医学影像资料、图文视频资料等;区域内各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涉及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院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服务保障机构主要涉及医保机构和健康信息管理服务机构等,医疗服务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等。
通过政策导向以及行政干预,协调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保障机构关系,消除信息封闭与资源限定壁垒,成为此体系的有效支持。
区域内协同医疗网络服务体系是为区域内医疗服务的协作提供信息的平台,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是适应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的产物,其内涵和功能决定了该系统必须是一个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是多个子网络系统互联的集成式系统。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信息集成。区域内协同医疗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1)医疗服务协同是有效提供医疗服务的关键,包括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共享,农村与城市之间、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的普及等;(2)医疗保障服务的提供,包括健康信息采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网络预约挂号等;(3)协同医疗网络服务体系的监督,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医疗网络体系完善,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反馈等。
医院集团化经营即各级医疗机构扬长避短,通过松散协作、连锁经营和资产重组等方式进行集团化管理,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在物资方面,集团化经营更有力地加强了医疗设备的共用和药品的联合供应,以此降低了医疗成本。
集团化主要经过3个阶段,分别是中心依赖模式、松散协作模式以及兼并与加盟模式。中心依赖模式的关键在于核心医院辐射与规范化标准的建立。而松散协作模式则通过集团化各方相互协调,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使各方边际效益达到最大化。由于产权问题阻碍着集团化的深度发展,故医疗服务机构可以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协调的原则,通过共享医疗资源设备,加大医务人员流动,适当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协调分配医疗资源,利用规模效应提升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相互吸收与利用效率。
分级诊疗与双向诊疗模式是指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对病人进行转诊。大型医院主要承担疑难杂症、危重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社区医院则负担基层医疗应有的预防、保健功能以及对常见病的治疗。在进行转诊时,上级医院的医师应及时对病人医嘱进行调整,并对承担转院治疗的社区医生进行指导,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除实施分级诊疗外,针对住院医师的规培制度也应得到进一步深化。
作为我国全科医生实践的重要场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建设还需回归到社区全科医生核心功能的应有之义,即:赋予社区全科医生第一线医疗服务功能,重视和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在地理上、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及性服务,在垂直整合与横向整合中的协调性服务,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人际关系上的连续性服务,融医疗、照护和预防保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通过全科医生向病人提供功能服务,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转型升级”。
患者承担的医药费用包括医生的技术劳务费用、药品费用以及检查服务费用等。透过一定项目的检查互认,能够简化就医环节,降低患者就诊费用,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体现。设立独立的检测中心,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大医院对先进医疗设备的诱导需求,不失为一种推动检查互认的好做法。业内专家认为,在我国已经开始实行的医院间互认检查制,可视为成立医疗检查中心的过渡形式。
健康管理即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我国健康管理起步较晚,且民众有较高需求,但服务供给单一落后。健康管理分为4步:信息搜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
目前的医疗体系是针对个体的疾病进行诊治以及传染病的防治和知识普及,从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分级诊疗、医药分离等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近便性、可负担性。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仍掌握主导权。因此,如何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在区域内普及,由居民参与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逐步主导,由此缓解供不应求的医疗服务状态,达到良性循环,是医疗卫生行业和健康产业的最终目的。
综上,区域内协同医疗网络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在有效减少患者“寻诊”行为的同时,实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提高预防保健意识。目前,这种区域性协同体系,已经在个别省市得到试点推行。将地域间特殊的地理信息、人口信息与此结合,形成从预防到治疗分工明确的体系,才是对医疗资源最有效的分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共享#
71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