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采访韩雅玲院士:“在关键时刻,我们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2017-12-18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日前,Circulation对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韩雅玲院士进行了专访。
日前,Circulation对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韩雅玲院士进行了专访。
沈阳军区总医院的成功之路:抓住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有265张病床和11个心导管室。每年约行70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400例射频消融手术,550例起搏器植入,治疗900例先天性心脏病,开展约2500例心脏外科手术。最重要的是,总体院内死亡率<1%。
当Circulation问及韩雅玲院士如何开始开展PCI,并且将之发扬光大时,韩雅玲院士很感慨。
“从1994年到现在,23年来,我们从一众普普通通的小心内科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前中国最大最知名的心血管中心之一,一路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认为,在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我们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说。
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意识到,中国快速增长的冠心病,是PCI大力发展的契机。1999年,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就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心导管室,同时拥有一支有PCI经验的团队。千里之行就此起步。
最开始,韩雅玲团队通过PCI救治的患者数迅速增加,由此同时促进了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外周动脉介入等技术的发展。
随着病例量的增加,各种复杂冠脉病变也对临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雅玲团队开始探索和完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左主干病变和高危急性心梗患者的干预措施,并开始启用抗血栓治疗。一系列的成功,增强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声誉。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韩雅玲团队还专注于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这些是通过限制PCI过度扩张和启动临床研究项目来完成的。
目前他们已拥有自己的研究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团队,并建立了反映日常实践的14个附属专业注册数据库。
据韩雅玲介绍,目前已进行了数百项临床研究,大多数为多中心研究,而且一些研究结果还改变了指南。
人才永远是竞争的核心。该中心的年轻医生还外派到国外优秀心脏中心去学习PCI之外的临床新技能。
缺乏团队和动力不足掣肘中国临床研究
Circulation也对中国开展临床研究面对的挑战比较关注。韩雅玲介绍说,资金不足、缺乏有经验的研究团队、临床负担沉重、缺乏开展临床研究动力是其中主要的挑战。
而且在中国,很多临床医生工作比较繁忙,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临床研究。
目前,随着国家对控制慢性传染性疾病的重视,研究经费从既往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已经分流到临床研究一部分,一些心血管临床研究也获得资助。而且韩雅玲团队也同时得到了社会的其他支持。
此外,与欧美相比,中国临床研究的有机架构在十年前是落伍的,此外由于缺乏临床试验管理经验,过去也可能导致研究质量控制不够严格。不过这在近十年来,这一情形已经得以扭转,并且在中国许多中心已建立了专业的临床研究队伍,这使得研究设计、启动和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等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她认为,缺乏本国药物和器械研发,虽然是中国心血管医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但未解决的临床问题是最重要的动机和创新的先决条件。目前至少可以通过上市后药物和器械设计新策略来部分解决这些问题。
抗栓治疗需要精准化
Circulation还就对改善PCI治疗转归的展望进行了发问。韩雅玲表示,在这方面有3个问题需要阐明。
一是需要一个简单可靠的评分系统,去评估抗栓治疗初始阶段患者缺血和出血风险,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抗栓治疗策略。
她介绍说,目前对PCI围手术期和术后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尚缺乏理想模型,DAPT评分虽然从临床研究到精准医学迈进了一步,但这一评分系统得之于较为严格的排除标准的临床试验,具体到真实世界尚未评估,而且一个单一的预测系统也不能适用于各种人群中。
因此,她认为未来研究将会专注于获得更为精准和专业的预测系统,并能广而推之。
二是,她认为需要一种新方法或新标记物,就像INR一样,去明确抗栓药物最佳治疗窗口,并引导临床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血小板功能检测某种程度有所作用但尚不理想。
目前她所在团队正在探索抗栓治疗安全有效性的新标准,包括明确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切点值,和接受不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患者的胃肠道损伤评分系统。
三是,为那些临床决策有难度的患者,比如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够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些患者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面临的风险和获益是有异质性的。
直面中国心血管挑战:建立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服务和医学模式
Circulation对未来中国面对的心血管防治挑战和策略也很关注。
韩雅玲介绍说,中国有庞大的心血管患者群和后备人群,而相对应这一沉重负担的是心血管防治存在的各种不均衡。
此外,还缺乏人群数据为基础的医疗信息,以及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的应用也不足。即使是防治心血管病,对于中国庞大而多样的人群而言尚面临缺乏最适手段,因为很多遵循的指南还是来自欧美人群。
世界银行组织指出,当前是中国遏制慢病,创建健康和谐生态的关键时期。韩雅玲指出未来计划从五个方面入手,来防控心血管病:
1.战略上要从治疗终末期疾病转战到疾病预防方面。其中必须在社区开展综合性干预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的宣传力度,促进人群健康生活方式。
2.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治疗理念和技术,也发扬传统祖国医学的优势。
3.建立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服务和医学模式。即将大健康理念下沉,促进人群身心健康。
4.建立证据为基础的医疗模式,取代既往的经验医疗模式。
5.推进互联网医疗,比如现在已经开展的远程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慢病管理以及一些远程生命体征监测的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等。
她希望也相信中国心血管医生将会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使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拐点”早日到来。
原始出处:John D. Rutherford. Recent Evolu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a: A Conversation With Ya-Ling Han, MD, PhD. Circulation. 2017;136:2298–23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好厉害
61
#韩雅玲院士#
68
#韩雅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