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病例报道——大庖性类天疱疮
2015-10-22 sunshine 译 MedSci原创
女性患者,73岁,因严重的皮肤瘙痒及前臂、背部下方以及腿部的张力性水疱而就诊,时间长达2周。
女性患者,73岁,因严重的皮肤瘙痒及前臂、背部下方以及腿部的张力性水疱而就诊,时间长达2周。
临床检查显示,患处压痛明显,手背处存在大量的红斑和水疱,如Panel A所示。实验室检查发现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及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自身抗体230(BP230)。水疱为表皮下疱,组织学分析发现病损周围存在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如Panel B所示。直接免疫荧光发现皮肤基底膜处C3和IgG呈线状沉积,如Panel C所示,由此可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一般发生在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出现抗基底膜结构(包括BP180和BP230)的自身抗体。
处置:短期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联合氨苯砜治疗。刺破水疱,放出疱液,局部涂以伊红溶液,自然干燥。
治疗后2周患者症状消失,氨苯砜给药5个月后患者的病情变得稳定。
原始出处:
Ulrike Raap, Thomas Werfel. Bullous Pemphigoid. N Engl J Med.October 22, 2015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好,学习了
226
好呀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