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JAK抑制剂托法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1-06-11 xiaozeng MedSci原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通路的失调。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通路的失调。先天免疫系统的作用,特别是I型干扰素(IFN)、低密度粒细胞(LDGs)和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Ts),已被认为是SLE发病机制及其相关血管损伤的潜在机制。
既往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CVD)和过早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在SLE中显著升高,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因此,急需了解SLE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异常的IFN-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会导致CVD发病风险的升高。在狼疮动物模型中,Janus激酶(JAK)抑制剂托法替尼(tofacitinib)可改善临床特征、免疫失调和血管功能障碍。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在SLE受试者中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托法替尼治疗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NCT02535689)。在这项研究中,共30名受试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接受托法替尼(5 mg,每天两次)治疗组或安慰剂治疗组。
托法替尼抑制CD4+T细胞中STAT1的磷酸化
该试验的主要结局为托法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结局包括患者的临床反应和相关机制研究。研究人员在试验到达主要终点时发现托法替尼是安全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托法替尼可改善与SLE中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脏代谢和免疫学参数。托法替尼能够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颗粒数、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浓度、胆固醇流出能力,同时能够改善动脉僵硬度、内皮细胞依赖性的血管舒张,I型IFN基因特征、低密度粒细胞和循环NET的减少。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上述的一些改善在携带STAT4风险等位基因的受试者中更为显著。
托法替尼可调控循环LDGs和NETs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揭示,在轻度至中度SLE受试者中短期使用托法替尼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并无相关不良事件的产生。因此,还需要长期的研究来确定托法替尼在SLE中预防CVD的功效。
原始出处:
Hasni, S.A., Gupta, S., Davis, M. et al. Phase 1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afety trial of the Janus kinase inhibitor tofacitinib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at Commun 12, 3391 (07 June 202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JAK抑制剂
34
#系统性#
39
#抑制剂#
49
#COMMUN#
0
#Nat#
36
#JAK#
37
说明书中还没有明确说明,但可以尝试。
0
感觉更像是治疗SLE药理机制研究,并没有体现不良事件数据,得出无不良事件的结论,是否有点仓促。
65
#狼疮#
40
#红斑#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