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即通过在消化道管腔建立黏膜下“隧道”,使既往许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进入了消化内镜治疗范畴。而内镜下治疗相比外科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消化内镜隧道技术的出现使内镜治疗技术发生了里程碑式的飞跃,使内镜治疗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以该项技术为基础的隧道内镜治疗学已逐渐兴起、完善,国内外许多医院先后开展了消化内镜隧道技术。目前,关于该项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中内镜操作规
2019-03-25
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r imaging,LCI) 是一种新型图像增强内镜技术,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多项研究证实,LCI 可通过增加内镜下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的对比度来提高对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尽管LCI 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技术使用不够规范、术语翻译混乱等问题,不利于后续临床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此,本建议依据当前LCI
2017-12-30
2017 年11 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消化内镜创新发展分会消化内镜创新发展分会联合召开了“专家共识研讨会”,经参会专家充分讨论,根据会议上提出的相关规范意见,形成了消化内镜隧道技术专家共识草稿,并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消化内镜隧道技术专家共识”。现将该共识意见进行概述及分析。
2018-12-30
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 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
2022-05-27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2019-02-20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已经与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性质相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鉴于消化内镜诊治的病种、手术方式、体位、并发症、气道管理等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为保障医疗质量,对消化内镜的麻醉应视
2020-10-30
消化内镜技术是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目前国际上尚缺乏消化内镜技术在IBD诊治中的共识意见。国内IBD领域的专家、内镜医师参照并采纳各类共识意见中的相关条款、临床研究结果,并在结合国
近年来,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汁瘤引流术( EUSguided biloma drainage,EUS-BLD) 也逐渐应用于胆汁瘤的治疗中。如何开展胆瘘的规范化内镜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胆瘘患者有良
2017年3月,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ESGE)发布了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治疗改进计划。ESGE推出了一个关于改进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关键措施列表,主要包括:1.充分的肠道准备率(最低标准90%);2.盲肠插管率(最低标准90%);3腺瘤检出率(最低标准25%);4.适当的息肉切除术(最低标准80%);5.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标准未设置);6.患者体验(最低标准未设置);7.适当息肉切除术后监测建议(最低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高,无痛苦消化内镜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无痛苦消化内镜操作,但至今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因此,非常有必要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无痛苦消化内镜应用指南,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术前准备、术后复苏及并发症防治等环节做出规范,以利于该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注:附件图1暂缺,坐等期刊修正。
2018年11月,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ESGE)联合欧洲胃肠病和内窥镜护理联合学会(ESGENA)发布了用于胃肠内镜检查的软式消化内镜及附件再处理的立场声明。文章主要针对用于胃肠内镜检查的软式消化内镜及附件提供标再处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