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
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肛肠疾病患病率为50.10%,其中痔病患病人数最多,占全部肛肠疾病的98.08%[1]。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伤和眼部症状。本文讨论了当前白塞病皮肤黏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主要针对白塞病皮肤黏膜病变的管理提出指导建议。
2022-10-15
制订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专家共识,为其科学护理提供证据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 在文献回顾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专家会议法,由17名专家经过2轮讨论最终形成成人肠造口皮
2019-05-20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远期不良反应甚至并发症。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以能量为基础的光声电设备应用术后的修复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
2024-04-15
本研究针对肠造口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证据总结,可为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预防与护理提供循证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024-09-25
总结的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依据临床实际情景采纳证据,降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2022-08-20
目的 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预防实践的证据,为临床规范管理导管相关皮肤损伤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
2022-10-15
本研究总结成人患者PICC局部皮肤损伤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患者开展局部皮肤损伤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建议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
2021-08-25
新生儿皮肤在生理和发育上与儿童和成人均不同[1,2],皮肤的功能和结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怀孕第4周,胎儿已经有了两层皮肤,底层细胞即基底层,外层细胞即表皮[3],表皮成熟在胎龄34周左右。
2021-05-25
对《预防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进行简要解读,介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定义、分类及发生的原因、造成MARSI的常见医疗设备以及MARSI的评估、预防措施,以期为研究人员
2023-04-14
目的 汇总成人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化检索该主题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提取、汇总证据。结果 纳入3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汇总危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