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2024-07-01 临床血液学杂志 发表于上海

文章就该共识中有关产科DI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文标题: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07-01

简要介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多种疾病导致微血管体系损伤,诱导凝血酶过度活化,广泛形成微血管血栓、大量凝血因子消耗,继而发生纤溶亢进。在妊娠期,胎盘早剥、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羊水栓塞、严重感染等均为诱发DIC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其临床起病急、变化快,易发展为严重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和生命。为了提高我国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孕产妇和胎婴儿的死亡率,改善妊娠结局,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起草了《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文章就该共识中有关产科DI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关资料下载: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今日分享:热射病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评分(ISTH-DIC)

热射病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评分(ISTH-DIC),点击立即使用

D-二聚体的通俗解读

现在很多学者针对D-二聚体本身及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又赋予了D-二聚体更为丰富的意义。

骨科术后最凶险的并发症——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涉及凝血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同时激活促凝血级联、纤维蛋白溶解和消耗性凝血病的发展。

D-二聚体 (D-dimer)​ 临床应用的 2.0

对于特定的病人,尤其是急重症、外科术后患者,若出现D-dimer水平快速增高的表现,要警惕血栓形成的可能。

警惕!隐藏在角落的微血栓杀手!

提起血栓,大家都很熟悉,而在我们的微血管循环系统中,有一种血栓类并发症,早期不易诊断,各时期实验室检查特点也不同,且病死率高,那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INT J LAB HEMATO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生物标志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止血系统的激活。目前,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C (PC)和凝血调节素(TM)在内的生物标志物成为成人DIC的附加标志物。本研究旨在确定PICU患儿显性DIC (ODIC)和非显性DIC (NDIC)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选取103患者,年龄范围从1个月-18岁,招募24小时内在清迈大学附属PICU医院就诊,易发生DIC患者。入

2015 ISTH指南:癌症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管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2015-01-0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 2017-05-14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