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感动天使的故事
1“给我滴快点,我要回去做饭给老婆子吃”15床和16床的病人是一对老夫妇。两人的液体量差不多,可是每次查房都发现老先生的液体滴得飞快。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实习生打针时没有调好滴速,可回头再一看,还是滴得老快。一次,老先生自行调节滴速的时候被我们抓了个“现行”。我们说,老先生,您擅自调快滴速。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治疗目的,还会加重心脏负担的。老先生不好意思地说,抱歉,我知道,只是家中无人,我想快点打完,回
MedSci原创 - 感动,医患关系 - 2016-06-12
感动 | 生命的尽头,治还是不治?
原标题《生命尽头,一个没有答案的选择题》这两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重症监护室)护士们写的一封告别信,刷遍了朋友圈。这封告别信,是写给一位慢阻肺患者,69岁的老吴。一年多前,因病情加重,老吴住进了ICU,必须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半年前,他自己做出决定:放弃治疗,儿子揪心、纠结。这周一,尊重父亲意愿,儿子把父亲接回杭州彭埠家中。当晚,老吴安详离世。生命的尽头,治还是不治?这是一个
钱江晚报 - 生命选择,重症监护,临终 - 2016-06-03
成都医生用仁心仁术“感动中国”
对于医生来讲,如今的工作可谓是压力山大。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医疗产业化”所引发的各种弊病深恶痛绝,无处发泄,便将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在医务工作者身上,另一方面,现如今社会对医疗卫生的期盼值增加,医活了是医生的职责和本分,医死了就是医疗事故,就是医生的全责。
环球医学 - 医生,感动中国 - 2017-02-10
感动,这位村医是我们的骄傲!
活着,他用医术救死扶伤;逝后,他捐出的眼角膜,帮两人恢复了视力。7月 19日下午,安徽省寿县大顺镇九井村卫生院院长叶在韦因病去世,年仅 47 岁。
安徽网 - 医者仁心,敬业 - 2017-07-24
对“骨折医生做手术”不能只是感动
右脚跖骨骨折的医生靠单腿站立,如约为左腿胫骨骨折的6岁女孩完成手术———7月20日,浙江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主治医师陈为拄着双拐来到医院,为一名在车祸中受伤的女孩做手术。两小时手术过程中,他穿着10斤重铅衣,保持左脚站立、右脚轻轻点地的姿势。(7月23日《澎湃新闻网》)骨折医生拄着拐杖的图片很有冲击力。为了给患者手术,已经骨折的医生不得不一瘸一拐地来到手术台前,用单脚站立做完了两个多小时的手术
南方都市报 - 骨折,医德,带病工作 - 2016-07-26
感动!为让患者安心 医生忍痛完成手术
在影视作品或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过很多“不要命”的医生。他们为了患者放弃自己的休闲时间,为了患者不顾自己的安危。那么很多人问,这样的医生,我们身边真的有吗?答案是肯定的,近日,就有一名医生忍着疼痛为患者完成了手术。
环球医学 楚天都市报讯 - 感动,医生,忍痛 - 2017-11-16
信任感动:感动!四次网络问诊只找我一个!这样的结友,是我永远的财富!
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在好大夫在线上向我问诊前后达4次。问诊四次并不是最多的,但他四次问诊都只问我一个,那是绝无仅有的!这份信任弥足珍贵,所以值得铭记!
叶建明说结节 - 肺结节,混合磨玻璃密度 - 2024-05-25
白岩松谈医德:那些年感动人心的故事
医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常常出现在医学教授或卫生部领导的讲话中。作为卫生部的健康宣传员,前央视名嘴白岩松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在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的精彩演讲,跟随他重温“医学与医德”的永恒主题。
环球医学 - 白岩松,医德,感动 - 2017-09-20
上海经费新规为啥让科研人员“感动”
日前,一份文件在上海科技工作者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有科研人员评论说:“看了以后,太感动了!”这份刚在网上公布的《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何引起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解放日报 - 科研,经费 - 2016-01-13
一首赞美肠子的SCI诗歌,感动医界
突然想起前些时候高分SCI杂志《GUT》上刊登的一首诗歌。便决定将这首诗歌翻译出来,献给诊疗照护我的同道们。 这首诗的作者是意大利顶级的消化道疾病专家Silvio Danese。
医史微鉴 - 消化道,诗歌 - 2016-05-25
纯真医生梦,萌萌的感动!
令人陶醉的不仅仅是儿时的时光,还有那纯真到感动的梦。岁月增长了我们追逐的力量,却失去了追求的方向。每当流星坠落,我们总是辗转反侧,泪眼茫茫。 读到这篇故事,梦想如昨日般清晰。
中国医学论坛报 - 医生,梦想 - 2014-11-27
作家卧底医院 揭黑不成反被感动
生的共性是,如果你只与他们见一两次面,你会发现他们大多冷面,难开笑脸。他们说话谨慎,善用模糊词汇。带着探究黑幕的心理进医院,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从院长到所有的医生,敢于敞开门让我进去看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能写的黑幕,早就被写完了。 我曾在手术室里看见医生一针一针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费时又费力,大多数人都用人工脑膜贴上完事。我问他你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啊!他答我:“我练手艺,艺不压身。”后
南方周末i - 医患,卧底医院 - 2015-07-0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