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早期癌症检测方法:合成生物标志物
癌症也可以通过成像系统进行检测,这些系统可能具有合成生物标记物方法的基本特征,例如报告基因成像。这些新兴的技术推动了早期癌症检测的发展,合成生物标志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早期癌症检测方法。
小药说药 - 生物标志物,癌症检测 - 2024-07-02
Cell:癌症诊断新生物标志物
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泛素4(ubiquilin-4)的蛋白质水平升高是基因组不稳定的新生物标志物。
生物通 - 肿瘤,泛素4,DNA损伤反应 - 2019-01-15
Oncogene:生物标志物揭示癌症发病原因
通过这一发现科学家们确定了一个诊断癌症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他们的发现发表在《致癌基因》杂志上。 科学家们的研究能够证实,CLIP2作为放射标志物在通过放射性碘辐射后基因活性和蛋白表达量同时增加。
生物谷 - 蛋白质CLIP2,乳头状甲状腺癌 - 2014-10-11
优选生物标志物检测 护航儿科急重症诊疗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在厦门圆满举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春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朱晓东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覃丽君教授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妮教授出席“生物标志物儿科临床应用”罗氏诊断卫星会,同来自儿科、急诊、ICU、心内科等多领域专家就生物标志物在儿科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MedSci原创 - 生物标志物 - 2018-11-27
IVD前沿:肿瘤细胞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研究现状
文章重点介绍了根据细胞内外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利用电化学/荧光传感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最新方法和现状。
小桔灯网 - 生物标志物,肿瘤细胞,电化学,荧光传感 - 2023-11-19
Journal of Tissue Viability:早期检测压力性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评估和综合了不同生物标志物在压力性损伤形成早期中的预测作用。
MedSci原创 - 生物标志物,压力性损伤 - 2022-06-18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
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正确的治疗决定患者的预后,结直肠癌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对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8,47(4) -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 - 2018-04-27
10种生物标志物可助肺癌检测
《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4月刊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10种肺癌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查可更准确地判断
爱唯医学网 - 生物标志物,肺癌,检测 - 2012-04-10
BJC:新生物标志物助力检测大肠癌
卢森堡大学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新生物标志物,可用来检测最致命的癌症类型之一——大肠癌。研究已经发现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利用该生物标志物分子在肠道组织中的存在或不存在情况以及水平高低,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的发展。这一指标可以帮助在疾病早期阶段就检测出大肠癌,预测其严重程度,甚至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癌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和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但如果及时诊断,10例患者中有9例可以治
生物谷 - 大肠癌 - 2014-10-16
JTO:10种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肺癌检测
近日,《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10种肺癌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查可更准确地判断CT发现的结节,避免侵入性活检和X线随访。Bigbee博士及其同事将来自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乔治亚·库珀肺研究登记系统的“训练集”5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与来自匹兹堡肺筛查研究
爱唯医学网 - 肺癌,诊断 - 2012-04-02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
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正确的治疗决定患者的预后,结直肠癌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对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8,47(4) : 237-240. -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 - 2018-04-27
JCO: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限制NSCLC个体化治疗
研究要点: 1、研究显示,术后2个月内开始个体化辅助治疗是可行的; 2、III 期研究因ERCC1免疫组化读数不可靠而取消。 手术切除加基于铂类的辅助化疗被认为是II到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然而其疗效仍然有效,且毒性风险大,因而个体化治疗方案受到广泛期待。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个体化治疗试验 (IFCT-0801)二期结果发表于JCO杂志,作者 Wislez 博士等探讨了基于
肿瘤资讯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标志物 - 2014-04-14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生物标志物合理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客观依据,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能力,避免漏诊和误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昂贵检查,缩短留观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组制定发布了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9):940-951. - 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 - 2015-09-3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