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上海科技大学朱幸俊教授团队《Small》:聚焦超声响应型机械发光纳米平台介导闭环控制的巨噬细胞工程用于精准癌症免疫治疗

2024-08-12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上海科技大学朱幸俊教授等人设计了一种聚焦超声响应型光学纳米平台(FUSION),以实现体内巨噬细胞工程的时空控制和状态报告。

巨噬细胞工程已成为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在巨噬细胞调控过程中,时空控制和实时反馈仍然存在挑战,这可能导致脱靶效应和疗效监测的延迟,从而增加免疫过度激活等严重副作用的风险。上海科技大学朱幸俊教授等人设计了一种聚焦超声响应型光学纳米平台(FUSION),以实现体内巨噬细胞工程的时空控制和状态报告。在聚焦超声(FUS)的刺激下,FUSION中封装的免疫激动剂释放以诱导肿瘤部位的巨噬细胞M1表型的选择性分化,同时产生FUSION的近红外机械发光以指示免疫激活的启动。由于促炎性M1巨噬细胞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FUSION的持久发光得到增强,这可以报告巨噬细胞调节的有效性。利用标记FUSION的巨噬细胞(FUSION-M)作为活免疫治疗剂可以进行肿瘤靶向和聚焦超声激活的癌症免疫治疗。通过将按需激活和反馈结合从而形成闭环,本研究中的纳米平台有望提高巨噬细胞工程和癌症免疫治疗的可控性以实现精准医疗。相关工作以“Closed-Loop Control of Macrophage Engineering Enabled by Focused-Ultrasound Responsive Mechanoluminescence Nanoplatform for Precise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Small

图片

图1. 论文研究内容示意图

【FUSION的制备过程】

首先,在介孔二氧化硅(MSN)的孔结构中原位合成了具有近红外余辉发光(PerL)和机械发光(ML)的Zn1.2Ga1.6Sn0.2O4:0.5%Cr3+(ZGSO)纳米颗粒,为超声刺激和免疫激活提供光信号反馈。与MSN模板相比,ZGSO@MSN在煅烧后保持了球形结构,平均直径为93.1 nm。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后,Toll样受体7/8激动剂R848分子进一步负载在介孔纳米颗粒中,然后封装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层,形成聚焦超声反馈且负载免疫调节剂的光学纳米平台(FUSION)。FUSION在PBS中表现出单分散性,流体动力学直径为108.5 nm。

图片

图2. FUSION纳米颗粒的表征

【FUSION聚焦超声反馈机械发光的表征】

为了验证使用FUSION作为体内超声响应发射器的可行性,将FUSION嵌入模拟生物组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模具中。FUSION的机械发光可以通过FUS刺激产生,并且强度随着FUS功率的升高而相应增加。此外,在FUS激发下FUSION的机械发光具有可循环性,在光信号衰减后,使用635 nm LED可以对其进行充能从而实现FUSION的可重复使用。

图片

图3. FUSION的聚焦超声反馈机械发光表征

【FUS介导FUSION中免疫调节剂的可控释放】

随后,进一步验证聚焦超声介导FUSION中免疫调节剂R848的可控释放。R848的释放率具有FUS功率相关性。为了避免对巨噬细胞造成热损伤,选用33.9 W/cm2的FUS实现阶梯式的R848释放,施加三组FUS后R848释放率达到82.9%以上。此外,当FUS开启时,FUION的闪烁发光指示免疫调节剂释放的开始和免疫激活,为可控释放提供实时反馈。

图片

图4. FUS介导FUSION中免疫调节剂的可控释放

【FUSION介导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

肿瘤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如CSF-1、VEGF等,吸引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因此,利用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的肿瘤趋向性作用,构建了标记有FUSION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FUSION-M)作为活免疫治疗材料用于肿瘤靶向。随后对FUSION-M进行FUS刺激,调节其极化以激活抗肿瘤作用并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BMDM与FUSION共培养以将FUSION标记上细胞,在应用FUS后,BMDM的细胞存活率仍可达到99.0%,表明FUSION和低功率FUS不会损伤BMDM。使用流式细胞术对FUSION-M的免疫激活进行表征,与对照组相比,经FUS刺激的FUSION-M(FUS+FUSION组)表达更高水平的CD86和更低水平的CD206。同时,ELISA显示,FUS+FUSION组中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低功率FUS触发免疫调节剂的释放可实现高效的免疫激活。

图片

图5. FUSION介导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

【FUSION-M的体内肿瘤靶向成像和免疫激活】

巨噬细胞迁移到肿瘤是由于肿瘤微环境中分泌的细胞因子,如CCL2、ICAM-1、整合素等,这些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滚动、牢固附着于内皮细胞并迁移。利用巨噬细胞的肿瘤归巢性,将FUSION-M静脉注射到4T1荷瘤小鼠体内,实现肿瘤靶向和FUS触发的免疫治疗。FUSION-M注射后将FUS应用于肿瘤部位,在肿瘤部位可以观察到FUSION产生的机械发光,并且在重复的FUS脉冲应用下显示出多次响应,这用于指示R848释放和免疫激活的开始。为了使用FUSION指示体内促炎性M1巨噬细胞的生成,小鼠在注射FUSION-M 6 h后应用FUS,并在注射FUSION-M 24 h后进行成像。注射载R848的FUSION-M的小鼠肿瘤和肝脏中的PerL信号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载免疫调节剂的FUSION-M在FUS刺激后能够诱导促炎表型巨噬细胞分化,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产生更多的ROS。

图片

图6. FUSION-M的体内肿瘤靶向成像和免疫激活

【使用FUSION-M评估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在4T1荷瘤小鼠中评估FUSION-M的治疗效果。FUS+FUSION-M组表现出最高的肿瘤抑制作用,并且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US+FUSION-M组的促炎M1巨噬细胞的丰度增加。此外,瘤内Elisa结果显示,FUS+FUSION-M组中TNF-α的含量显著增加,而IL-10的含量显著减少,证明了FUS刺激可以在体内实现FUSION-M的M1表型分化,从而激活免疫功能,形成促炎性肿瘤微环境,进而消除肿瘤。此外,对小鼠主要脏器IL-6的分泌水平,血液学标志物以及血清生化进行测定,分别评估了FUSION-M潜在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系统性炎症反应,以及对造血、肝肾的影响,相关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策略在体内使用的生物安全性。

图片

图7. 使用FUSION-M和FUS进行体内癌症治疗

图片

图8. 使用FUSION-M和FUS进行体内癌症治疗

【总结】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负载免疫调节剂的聚焦超声反馈型光学纳米平台(FUSION),实现了闭环和时空可控的巨噬细胞工程,用于癌症免疫治疗。FUSION标记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形成活免疫治疗剂(FUSION-M),利用巨噬细胞的肿瘤趋向性进行靶向,通过聚焦超声(FUS)激活促炎性巨噬细胞极化实现癌症免疫治疗。FUSION的近红外机械发光可实时反馈FUS刺激,以微创方式监测体内免疫激活的启动。FUSION近红外余辉发光的增强可以报告促炎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结果表明,FUS可以在体外有效调控工程化巨噬细胞的表型,并在肿瘤小鼠中表现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响应型纳米材料的工程免疫细胞的癌症免疫治疗策略,改善时空控制并提高治疗准确性,这对于推进癌症免疫治疗具有巨大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40139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9727, encodeId=957a2219e27b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a7ee13177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免疫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8b9811e789f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巨噬细胞工程#</a> <a href='/topic/show?id=568911e790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聚焦超声响应型光学纳米平台#</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7789, encryptionId=8b9811e789f6, topicName=巨噬细胞工程), TopicDto(id=71317, encryptionId=0a7ee13177e, topicName=癌症免疫治疗), TopicDto(id=117790, encryptionId=568911e79022, topicName=聚焦超声响应型光学纳米平台)],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ug 12 15:15:31 CST 2024, time=2024-08-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Kp30——癌症免疫治疗中NK细胞的潜在靶点

在目前已知的四种天然细胞毒性受体(NCR)中,三种在NK细胞中组成型表达(NKp30、NKp46和NKp80),而NKp44仅存在于活化的NK细胞表面。这些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向细胞传递强烈的激活信号。

Nature重磅:肠道细菌或是癌症免疫治疗失败的关键,癌症免疫治疗先驱提出抗癌新策略

该研究发现并证实了肠道微生物通过下调PD-L2和RGMb以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并鉴定了介导这种作用的肠道细菌——C. cateniformis。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东医院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机制

免疫排斥肿瘤(immune- exclusion tumor, IETs)由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耐药,对目前的免疫治疗反应有限。

接受无限期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获益?

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PD-1/PD-L1抗体药物)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何时停止用药是最合适时间节点?这是许多医生在过去几年医疗实践中,常常要遇到的问题。我在半年多前

迟洪波团队最新Nature:利用体内单细胞CRISPR筛选,绘制肿瘤T细胞命运调控网络

本研究表明,促进Tpex细胞从静止状态中退出和丰富增殖Tex细胞状态是抗肿瘤感染的关键模式,并为整合细胞命运调节和可编程功能决定因素提供一个系统框架。

靶向PD-1/PD-L1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

介绍癌症免疫治疗中小分子药物的优势,阐述靶向 PD-1/PD-L1 小分子的设计、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指出其前景广阔。

Nature:癌症免疫治疗的未来:疫苗的力量

从20世纪末的初步探索到21世纪的技术革新,癌症疫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华南理工大学杨显珠AM:可注射水凝胶促进效应T细胞的募集、结合和重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华南理工大学杨显珠团队开发了一种富含β-环糊精的可注射海藻酸盐水凝胶(ALG-βCD),并将其注射到肿瘤内,通过捕获的趋化因子CCL25招募CCR9+CD8+T细胞。

沈阳药科大学ACS Nano:双靶向自佐剂杂环杂化纳米疫苗可大幅改善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沈阳药科大学Xing Tang、苟靖欣副教授和杨丽教授等人提出了引流淋巴结靶向和肿瘤靶向的纳米疫苗策略来解决这些限制,并合成了杂环脂质和聚酯以实现癌症双重靶向免疫疗法。

最新ACS Nano:递送mRNA编码IL-12和干扰素基因激动剂并通过逆转T细胞衰竭增强抗肿瘤疗效

这些发现表明,编码IL-12的mRNA与STING激动剂联合使用有可能带来优越的临床结果,这代表着癌症免疫疗法的一个有希望的进展。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