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O 2014:杨红鹰教授谈乳腺癌分子检测评判标准的更新及临床意义
2014-07-2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杨红鹰 朱信信 医学论坛网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杨红鹰教授介绍了乳腺癌诊断、治疗及患者预后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些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及其评判标准的变更。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及其受体检测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演变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杨红鹰教授介绍了乳腺癌诊断、治疗及患者预后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些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及其评判标准的变更。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及其受体检测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最为重要的分子标记物。ER+乳腺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乳腺癌的60%~75%,约65%的乳腺癌同时表达ER、PR。
内分泌治疗对于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可延长其生存期。但这一治疗必须以ER/PR检测结果阳性为前提,适用于ER/PR阳性患者。一直以来临床医师都是以ER/PR阳性作为内分泌治疗的指标的,因此,能否对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准确的检测,直接关系和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目前的临床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均需得到相应的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及评判结果。因此,单凭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学的病理诊断已远不能适应眼下治疗的需要,当今病理诊断是建立在组织形态学基础之上的包括分子检测等诸多技术和方法的综合性现代病理诊断学科。正如NCCN指南中所指出的,“病理学评估、全面了解乳腺癌的病变范围和生物学特征是乳腺癌治疗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些要素将决定乳腺癌的分期,有助于评估乳腺癌复发的风险,提供与疗效预测有关的信息(如ER、PR、HER2)。”
HER2基因检测评判标准的变更
说到靶向治疗,不能不提开靶向治疗先河的曲妥珠单抗的靶标HER2基因及其检测,正如内分泌治疗需要以ER检测为基础一样,靶向治疗也是依赖于其相对应的靶标的检测,靶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关系到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及疗效。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是与乳腺癌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指导乳腺癌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最重要的分子标记物。因此,其检测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是极其严格的。
早在2007年,ASCO/CAP就联合颁布了《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简称《ASCO/CAP指南》 ,此为HER2基因检测及评判标准的第一次权威性发布。与2007年以前的标准相比,2007年的HER2基因检测评判标准,提高了靶向治疗入组的标准,靶向治疗掌控的更为严格。
2013年ASCO/CAP联合发布了建立于2007版ASCO/CAP HER2检测指南基础上的更新版本,对HER2基因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方法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评判标准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将2007年的HER2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完整、均匀的细胞膜染色为阳性(3+)的标准,降至>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完整、均匀的细胞膜染色,ISH检测也将2007年的HER2/CEP17 >2.2,无内对照探针平均每细胞核内基因拷贝数>6的标准调整为HER2/CEP17≥2.0,无内对照探针平均每细胞核内基因拷贝数≥6.0,另外提出HER2/CEP17<2.0,无内对照探针平均每细胞核内基因拷贝数≥6.0也应视为阳性,对于≥2.0,<4.0的病例建议参考IHC检测结果。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重要内容,具有缩小肿瘤、增加手术治疗机会,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减少中晚期病人肿瘤负荷,提高生存率等诸多优势,同时又能为临床提供肿瘤化疗的敏感性信息,为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因此,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由于肿瘤个体差异以及化疗药物本身的局限性,使化疗方案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因此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提高化疗药物的针对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化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cPR)的患者有较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 DFS),为重要的生存预后指标。目前新辅助化疗,cPR约3%-30%,大部分患者未能达到cPR,甚至部分患者因对化疗药物耐药而出现疾病进展。因此寻找能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筛选出敏感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同时还可使不敏感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化疗毒副反应,对指导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SMO#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