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rthroplasty:非骨水泥组配型全髋治疗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的长期效果良好
2013-05-06 J Arthroplasty dxy
股骨头坏死通常可以导致髋关节破坏,后期需要全髋置换改善髋关节功能。长期的随访研究表明,和其他原因所至的全髋置换术相比,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全髋置换术其效果稍差,引起年龄较轻,活动较多,所以后期需要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概率增高,尽管目前全髋置换的技术和内固定设备均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的功能预后仍较其他疾病为差,因此对这类患者而言,合理的选择全髋置换假体,减少后期假体翻修的概率是骨科医生非常重
股骨头坏死通常可以导致髋关节破坏,后期需要全髋置换改善髋关节功能。长期的随访研究表明,和其他原因所至的全髋置换术相比,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全髋置换术其效果稍差,引起年龄较轻,活动较多,所以后期需要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概率增高,尽管目前全髋置换的技术和内固定设备均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的功能预后仍较其他疾病为差,因此对这类患者而言,合理的选择全髋置换假体,减少后期假体翻修的概率是骨科医生非常重要的治疗目标。组配型股骨柄假体(代表假体,depuy S-COM)可以获得良好的干骺端及骨髓腔内填充和固定,被认为可以获得较为长的使用寿命,中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后续研究报道该类型假体存在应力遮挡及溶骨等并发症,近期来自韩国的学者就非骨水泥组配型股骨假体在年轻(<50岁)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长达 15年的术后功能预后报道,并将相关结论发表在近期出版的JOA杂志上。
研究数据来源于1994年-1996年在韩国三星医疗中心骨科住院行全髋置换的患者,共69例患者(97个全髋置换)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6例患者在随访结束前死亡,8例患者失去随访,上述14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8年,失随访时均未进行翻修或再次手术;其余55例患者(64个全髋置换)随访时间至少15年。
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均存在Ficat 三期或四期股骨头坏死,潜在的至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酗酒(42.2%),激素使用(32.8%),早先创伤(9.4%),系统性红斑狼疮(9.4%),糖尿病(4.7%)。
术后8周,5月,1年及随后每年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VOMAC评分、UCLA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不同时间点的X片评估皮质骨指数,术前骨质量,股骨颈切除水平,髓腔远端填充,假体稳定性,组配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
结果提示:
术后随访结束时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36至92.7),共约92.2%(59/64)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达到极好或好;VOMAC评分及UCLA评分分别为22,7.4;8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轻微的大腿部位疼痛,术后2年时7位患者得到好转,1位患者持续存在,但髋关节活动无影响。
皮质骨指数,术前骨质量,股骨颈切除水平,髓腔远端填充,假体稳定性等指标如表1所示。约95.3%(62/64)患者存在稳定的骨生长,2例患者出现稳定的纤维生长,在干骺端金属套下边界有84.4%(54/64)患者存在焊接样(spot welds)骨生长,如图1所示。
图1:在股骨假体干骺端金属套下边界有骨小梁的焊接样(spot welds)生长
有21.9%(14/64)患者出现了I度的应力遮挡,78.1%(50/64)患者出现II度应力遮挡,未观察到III度或以上的应力遮挡,如图2所示;共25%(16/64)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有67.2%(43/64)患者发现在骨-假体界面存在透光区域。
图2:a 图,术后即刻的X片,b图,术后16年X片,提示在小转子区域存在应力遮挡,骨质吸收
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以任何原因的股骨干翻修作为终点事件,假体生存率为93.8%;以假体无菌性松动作为终点事件,假体生存率为100%,如图3所示。
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习惯性脱位,行翻修术治疗;2例患者出现假体周围骨折,行假体翻修,骨折固定。
研究者总结:本研究作为第一个长时间随访研究非骨水泥组配型全髋假体在年轻(<50岁)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应用预后功能的文献报道,肯定了该类型假体在术后15年的牢靠程度,同时也证实这类假体在应用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应力遮挡等问题,但应力遮挡并不严重,后期也不会进展产生骨折等并发症。
与股骨相关的拓展阅读:
- JBJS: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内固定疗效——髓内钉优于滑动髋螺钉吗?
- 2013AAOS:医疗费用是股骨和胫骨骨折病例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
- J Arthroplasty:两种股骨假体远端设计及应用特点
- Injury:股骨近端骨折——争议与挑战
- JBJS:Zweymüller矩状锥形股骨柄20年随访保持良好临床效果
- CORR:全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囊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 更多信息请点击:有关股骨更多资讯
Cementless modula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fifty with femoral head osteonecrosis: minimum fifteen-year follow-up.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report the outcome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with a modular femoral component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fifty years with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ixty-four osteonecrotic hips in fifty-five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analyses at minimum follow-up of fifteen-years. The mean Harris hip score improved from 36 points preoperatively to 92.7 points at final follow-up. Sixty-two (95.3%) hips demonstrated stable bone ingrowth. No hips showed loosening or required revision for aseptic loosening. Survivorship with an end point of stem revision for any reason was 93.8% and for aseptic loosening was 100% at 16.8years. We believe that cementless THA with a modular stem is a promising procedure for young and active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AST#
64
#骨头#
63
#长期效果#
59
#ART#
61
#坏死#
75
#骨水泥#
83
#年轻患者#
67
#股骨#
77
#股骨头#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