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爆发前夜 IVD与LDT两把“钥匙”敲开百亿市场

2019-09-05 崔笑天 华夏时报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很可能是未来3-5年的一个最大的爆发点,中晚期癌症患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制定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目前,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燃石医学、泛生子等多家基因检测头部公司均加大研发投入,深耕肿瘤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很可能是未来3-5年的一个最大的爆发点,中晚期癌症患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制定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目前,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燃石医学、泛生子等多家基因检测头部公司均加大研发投入,深耕肿瘤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但由于基因检测属于新兴行业,监管存在真空,产品以何种模式到达患者,各家公司仍在摸索中。目前来看,基因检测公司的主流临床服务模式有三种,一是招募代理商打通医院渠道,通过医生推荐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服务;二是向医院提供IVD体外诊断产品,通过医院采购入院;三是LDT自建实验室,公司与医院合作建立实验室,为医院提供从人员培训、样本检测到科研产出一整套的服务支持。

在国家打击“以药养医”、“以耗养医”的背景下,代理商这种灰色模式生存空间缩小、成本上升,并非长久之计。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因检测公司正在实践后两种模式,即通过正规渠道入院,从而实现长效发展。

元码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码基因”)的市场部总监于恩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愿意与基因检测公司合作建LDT,以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并且,走正规渠道入院的产品定价会更加公开、透明、低廉,患者会从中获益。

百亿市场亟待开启

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根据知名投行Piper Jaffray预测,到2026年,以基因检测技术为核心的液体活检将在全球达到32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肿瘤领域将占据286亿美元。

基于精准医疗的基因检测技术对癌症患者来说十分必要。目前,中晚期癌症患者在接受靶向药治疗前,医生普遍推荐进行一次基因检测,用于发现患者体内的基因突变,从而明确使用哪种靶向药疗效较好。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不仅提升了患者的生存长度、生存质量,也能够节省大部分由于盲试靶向药带来的经济开销。

中国的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市场基本洗牌完毕,呈现两大阵营,一是由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起家的老牌公司如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主导,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医院资源;二是由几家专业性强的初创公司构成,如燃石医学、泛生子、元码基因,他们深耕肿瘤领域,并获得了多家资本的青睐。

目前,市场上的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产品以肺癌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为主。这些癌种患病人群大、研究成果多,一方面,产品能有较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用于参考的文献与数据也很完善,产品准确度很高。

一位深耕肿瘤用药基因检测领域多年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支撑这些临床产品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代测序及PCR技术,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检测固定、少量的基因位点,价格根据选取的基因位点数量而定,集中在2000元左右;另一种为二代测序技术,即NGS,可一次性全面检测多个基因位点,目前的单癌种NGS检测,检测十多个基因的产品价格约在5000-7000元,几百个基因的产品接近两万。

该业内人士介绍,这两种检测方法不分优劣,需要参考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综合考虑选择哪一种。因为靶向药会产生耐药,所以患者大概服药半年后就需要再做一次基因检测,如果第一次检测时选择PCR,后续的检测费用也大概不会发生大波动;如果患者第一次采用NGS检测,之后检测的基因位点就不必那么多,后续的费用也少一些。

灰色代理模式引质疑

虽然肿瘤用药基因检测行业具有光明前景,也使患者切实受益,但是由于该行业诞生较晚、发展较快、监管尚未跟上,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其中,最受诟病的便是采取“代理商模式”进行产品推广。

代理商模式即通过转包的形式,把打通渠道的成本下放给个人,代理商能拿到底价。代理商类似于此前的“医药代表”,他们具有一定的人脉,能够打通医院渠道,让医生愿意向患者推荐这些基因检测产品。

这种模式的弊端十分明显。因为对于大部分基因检测公司来说,他们既不会对这些代理商进行严格审核,也不会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并且只会规定一个产品底价,代理商可以任意提价。这就导致了代理商受利益驱使,夸大基因检测的效果、伪造报告、定价虚高乱象频发。

代理商的溢价有多高?《华夏时报》记者曾询问十余位做过肿瘤用药基因检测的患者及家属,大部分人表示自己支付给代理商的价格在10000元-22600元之间。这远远高于基因检测公司规定的单癌种检测价格。

某基因检测公司市场部的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某公司的一款单癌种检测产品,提供给代理商的底价是2000元,代理商或者医生最后给患者的定价多少公司不参与。

据本报记者了解,定价虚高、报告造假的乱象多出现于三四线城市,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还比较规范。拿北京举例,北京的肿瘤科医生专业性很强,也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他拿到报告后,可以根据报告上的指标与患者临床指征进行交叉对比验证,有一定几率能识别出报告真伪。同时,北京的三甲医院科研实力很强,他们往往不会选择只与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签独家合同,而是会同时与多家公司进行不同癌种、不同领域的广泛合作,也会为患者提供多家基因检测公司的不同产品。这样,患者的选择多了,院内市场也有了竞争,代理商弄虚作假的空间不大。

IVD与LDT将成主流

代理商这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营销模式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不利于基因检测公司的长期发展。目前,多家基因检测公司正在探索其他两种提供临床服务的模式,走正规入院渠道,即IVD与LDT。

IVD即体外诊断,基因检测公司通过研发肿瘤用药基因检测的配套试剂盒,再将这些试剂盒卖给医院,成为医院常规检查项目,从而获利。试剂盒迭代快、品种多,研发与拿证周期长,需要公司有非常强的研发实力与充足的资金支持。很多头部公司都在走这条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8年8月开始,陆续批准了4款IVD产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国产肿瘤多基因检测试剂盒,这一信息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闸门落下”,肿瘤用药基因检测行业进入持证入场阶段。这四款产品分属燃石医学、诺禾致源、世和基因以及艾德生物四家基因检测公司。

今年8月29日,《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大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生产的“EGFR/KRAS/ALK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也通过了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审批,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此前4款基于美国Illumina或Thermo fisher测序仪的试剂盒不同,这是基于首款基于国产高通量测序仪研发的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这意味着IVD的路径正在越走越宽。

华大基因CEO尹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获批后,我们将迅速致力于国产高通量测序设备和试剂盒的全面推广,结合多年来的适合中国用户的大数据积累,持续推进测序技术在肿瘤临床的应用。”

另一种临床服务模式是LDT,即基因检测公司在医院建立实验室。基因检测公司通过正规竞标流程入院,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技术配备,从而为整个医院的患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

这种模式通过医疗机构批准拿到认证牌照,认证后该实验室研发、设计、制造的临床诊断产品无需再获得审批,即可用于研究或对外提供检测服务,发展机会大、符合政策引导。

举个例子,如果基因检测公司的代理商想打通医院渠道,他需要与医院、病理科、以及多位肿瘤科医生层层沟通,成本非常高昂,最终的产品定价也居高不下。而如果选择LDT模式,有真正核心研发技术的检测机构只需要与医院签订一份合作协议。

对医院来说,这种模式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科研实力与学科影响力。基因检测公司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以及患者检测后的大量临床样本,都对科研成果产出很有帮助。

同时,由于LDT入院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把关,产品的质量较为可靠,定价也更加公开、透明、低廉。长远来看,患者更有可能从中获益。

目前,LDT模式走得比较好的公司有元码基因、鼎晶生物、宝藤生物三家。于恩超给《华夏时报》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某东北地区三甲肿瘤医院2015年与元码基因筹建了分子病理实验室,主要开展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基于二代测序的肿瘤综合检测,液体活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等项目。至今该实验室共计接收临床样本10270例,开展检测产品和服务共计140余项,满足了当地患者对于精准医疗的刚性需求。目前样本量已增长至450例/月,双方合作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并且正在合作开展罕见肺部肿瘤项目、局部晚期胰腺癌新辅助治疗预后预测研究项目。

这实现了公司、医院、患者三方的双赢。但基因检测公司普遍面临的难题是,中国的这两种临床服务模式与美国相比,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与定价逻辑,导致成本高昂、推进困难。

元码基因董事长田埂向《华夏时报》记者举例,基因检测公司在国内要拿到一款产品的注册证,平均需要花费4年时间,成本比美国高出4-5倍。同时,实验室的资质审批也向公立医院倾斜明显,很多实验室资质、试点单位发给了医院,但实际上医院缺乏相应的研发实力与专业人员,资质拿到了,项目却很多年都没有办法推进,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目前,在公司、政府等多方努力下,这种情况正在改善。未来,越来越多的基因检测公司将走进医院,用有竞争力的IVD产品与LDT这两把“钥匙”提供精准医疗服务,敲开百亿美元的肿瘤市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67983, encodeId=7b59136e9834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61310130f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IV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130, encryptionId=e61310130f5, topicName=IVD)],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885259, createdName=yourmama, createdTime=Sat Sep 07 12:45:00 CST 2019, time=2019-09-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9-07 yourmama

相关资讯

Cell:解惑!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不明原因肠炎为何经常无效?

克罗恩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肠炎,属于消化道慢性炎症,最终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损伤甚至是功能丧失。其致病因素多种多样,比如高脂高糖饮食,不规律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消化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肠炎。近年来,诸多工作力图阐明肠炎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寻找治愈缓解的方法。而这些工作,往往建立在经典的以“抗体标记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上。当然了,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运用,为这一领域 ,带

多模PET成像为临床前肿瘤学提供新见解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获得使用放射性示踪剂的三维(3D)功能成像,显示出动物和人体模型内生物分子活动的空间分布。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癌症治疗的需求,正推动着临床前PET肿瘤研究的发展。众多的肿瘤类型及其对不同治疗手段的反应不一,使得对有效治疗癌症方法的探求变得极具挑战。PET等非侵入性体内成像技术实现了癌症相关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研究人员因此能更好地了解肿瘤演进的过程。通过与磁共振

JAMA Oncol:高TMB,高irAE风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提高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令人望而却步,尽管肿瘤突变负荷(TMB)已成为公认的抗PD-1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但TMB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是否有关联尚不清楚。近期一篇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篇research letter填补了这一知识的空缺。

NRG1融合是极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新靶点

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暨GACT/CTONG 2019年度会议召开。自2011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为从事肿瘤临床研究的多方学者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不断推动我国肿瘤临床研究事业的进步。大会上,CTONG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周清教授与大家分享了NRG1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进展,进一步点评NRG1融合这一肿瘤新靶点。

日本肿瘤防治经验和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肿瘤防治形势严峻,日本在肿瘤方面的防治经验和策略,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消化道肿瘤都有哪些早期症状

消化道肿瘤都有哪些早期症状,看看天健医院朱世杰专家怎么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接触各种不良理化因素的增加,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恶性肿瘤为该类疾病之一。据统计,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一半以上,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均在男女八大恶性肿瘤之列,这些肿瘤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其死亡率约占全部肿瘤的一多半。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