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根据患者对抗疟药的反应进行分层的皮肤红斑狼疮体内多维免疫分析
2022-05-2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确定按羟氯喹(HCQ)和奎纳克林(QC)等抗疟药治疗结果分层的皮肤红斑狼疮(CLE)患者的免疫学情况,确定可诱导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目的:皮肤红斑狼疮(CLE)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由于患者之间炎症过程的异质性,CLE难以治疗。羟氯喹(HCQ)和奎纳克林(QC)等抗疟药长期以来是CLE的一线全身治疗方案;然而,许多患者对HCQ和QC没有治疗反应,从而需要使用全身性免疫抑制剂,带来副作用。鉴于CLE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的反应,研究人员试图确定按后续治疗结果分层的CLE患者的免疫学情况,以确定可诱导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方法:研究人员对HCQ应答者、QC应答者和无应答者(NR)的4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皮肤活检进行了成像质量流式细胞术,以分析CLE皮肤原生环境中的多种免疫细胞类型和炎症标志物。根据他们随后对抗疟药的反应对患者进行分层,以确定可以预测对治疗反应的基线免疫表型。
结果:与QC相比,HCQ应答者表现出CD4 T细胞增加。NR与QC相比减少了调节性T细胞(Tregs),与HCQ相比中央记忆T细胞增加。与HCQ相比,QC应答者表达的磷酸化(p) STING和干扰素κ(IFNκ)增加。pSTING和IFNκ定位于常规树突状细胞,并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呈正相关。邻域分析显示NR患者的调节细胞相互作用减少。分层聚类揭示了基于pSTAT2/3/4/5、pIRF3、粒酶B、pJAK2、IL4、IL17和IFNγ分离的NR组。
结论:这些发现证明了CLE患者之间的免疫成分不同,指导了基于精准医学和治疗反应的未来。
出处:Patel, J., Vazquez, T., Chin, F., Keyes, E., Yan, D., Diaz, D., Grinnell, M., Sharma, M., Li, Y., Feng, R., Sprow, G., Dan, J. and Werth, V.P. (2022), Multidimensional immune profiling of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in vivo stratified by patient responses to antimalarials. Arthritis Rheumatol. Accepted Author Manuscript. https://doi.org/10.1002/art.4223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免疫分析#
87
#抗疟药#
99
谢谢分享
98
#狼疮#
94
#红斑#
91
好文章,谢谢分享。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