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篇|HAE患者长期预防治疗新希望
2023-06-07 好医生 好医生 发表于上海
本篇将结合患者案例,从HAE的治疗目标、治疗药物等方面,深度剖析针对本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期对广大临床医生有所启示,进而助益提高HAE规范化管理水平。
HAE治疗目标、药物
HAE的治疗总体可分为三种治疗场景:长期预防治疗,降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急性发作按需治疗,可缩短发作时时间和降低严重程度;短期预防治疗,当患者暴露于已知的刺激时预防发作。
现今,全球专家一致公认的HAE治疗目标是完全控制疾病,使患者生活正常化。国际 WAO/EAACI 指南指出,这一目标目前只能通过长期预防治疗来实现[1]。我国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也提出,对于所有明确诊断的患者,均推荐进行长期预防治疗,目的是减少HAE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防止致命性水肿的发生[2]。
弱雄激素达那唑自1986年开始用于HAE患者的治疗,是我国HAE患者的较为常用的长期预防药物之一[3]。一项纳入我国74例患者(服用达那唑时间为2-26年)的回顾性分析[3]结果显示,使用初始剂量为600mg/day的达那唑治疗,71名患者(96%)未发作。剂量减至400mg/day时,71名患者中57人(80%)维持完全缓解;使用剂量为200mg/day,57名患者中16人完全缓解,41人部分缓解。研究表明达那唑能有效减少HAE患者的发作频率,是HAE患者长期预防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绝大多数患者会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比如肝损伤、体重增加、脂溢性皮炎、痤疮、月经不调等,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使用剂量密切相关,需密切关注[4]。
拉那利尤单抗是全球首个针对HAE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可靶向抑制HAE患者体内活化的血浆激肽释放酶,获批用于12岁及以上患者预防HAE的发作(图1)。拉那利尤单抗于2020年在中国获批,并于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拉那利尤单抗是WAO/EAACI 指南推荐的一线长期预防治疗药物[1]。
图1 HAE激活激肽释放酶-激肽酶系统循环途径及拉那利尤单抗作用靶点
作为我国HAE长期预防治疗的新选择,拉那利尤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值得肯定。HELP OLE研究[5]是拉那利尤单抗三期HELP研究的延长研究。其中,Rollover组为参加过HELP研究的109例患者,Nonrollover组为未参加过HELP研究的103例患者,拉那利尤单抗的平均治疗时间为30个月。结果表明,与基线相比,拉那利尤单抗使总体平均发作率降低87.4%(图2)。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发红、损伤、肿胀、瘙痒。发生率为总注射次数的19.2%,大多数为轻度(98.8%) 。
图2 HELP OLE研究结果
此外,真实世界EMPOWER研究,对美国和加拿大HAE患者中应用拉那利尤单抗的真实世界疗效进行评估[6]。EMPOWER研究预计为期36个月,期中分析结果显示:已入组102例HAE患者,新使用拉那利尤单抗患者组中,与拉那利尤单抗治疗前相比,治疗期间的HAE总体发作频率降低89%,其中稳态期下降92%(图3),并在长期使用拉那利尤单抗患者中得到维持。在安全性方面,35.5%的拉那利尤单抗治疗患者发生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94.8%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为轻度或中度。总体而言,无论是否接受过HAE治疗,启动拉那利尤单抗治疗后均可降低患者HAE发作率,且安全性良好。
图3 EMPOWER研究期中分析结果
病例治疗方案分享
上期的这位患者曾反复出现面部及全身多处水肿,每月发作1-2次。在确诊为遗传性血管水肿(HAE)后,首先进行了按需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后于2022年5月10日起,开始皮下注射“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液”300mg,每月2次,进行长期预防治疗。患者自皮下注射“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液”后,未再发作水肿,患者焦虑的情绪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数据记录到2022年11月25日截止)。
专家点评
由于HAE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同时HAE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其他疾病重叠。因此,HAE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常被误诊为过敏性血管性水肿、阑尾炎、消化性溃疡等。为有效降低误诊率、漏诊率,根据国际指南的推荐,对于疑似HAE患者,可先行送检补体C4检测,若C4浓度降低,进一步送检C1-INH浓度和功能检测[1]。长期预防治疗是HAE治疗的基石。多年来,达那唑一直是我国HAE患者常用的长期预防治疗用药,可以较为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拉那利尤单抗,作为全球首个用于预防HAE发作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疗效和安全性都值得肯定。患者HAE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目前,拉那利尤单抗也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相信急性期按需治疗联合长期预防治疗,定能更好地实现HAE“零发作”的治疗目标,守护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 Maurer M, et al. Allergy. 2022 Jul;77(7):1961-1990
[2]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 13:1-4
[3] Xu Y, Zhi Y. Chin Med J 2022;135:2642–2643.
[4] Guo YS, et al. Orphanet J Rare Dis . 2022 Nov 2;17(1):399.
[5] Banerji A, et al. Allergy. 2022 Mar;77(3):979-990.
[6] Johnston DT, et al. Presented at: AAAAI Annual Meeting; February 25–28, 2022; Phoenix, AZ, USA.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