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脑瘤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2017-08-15 MedSci MedSci原创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脑癌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脑瘤,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之前盘点过脑瘤2016重要研究进展,除了这些之外,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脑瘤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1】华人学者找到脑瘤致命基因突变胶质母细胞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脑癌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脑瘤,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之前盘点过脑瘤2016重要研究进展,除了这些之外,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脑瘤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
【1】华人学者找到脑瘤致命基因突变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脑肿瘤,极难治疗。据估计,在确诊后,约一半的患者只能活上1-1.5年。不幸的是,我们非但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好方法,甚至连它背后的原因都没有摸清。目前,生物学家们知道有超过223条基因和这个疾病有关。但我们不知道哪几条基因,或者是哪些基因的组合会导致这些癌症。来自耶鲁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Sidi Chen教授团队与瑞士的Randall Platt教授课题组合作,用CRISPR技术,成功找到了导致胶质母细胞瘤的关键基因突变。Chen教授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新型工具,并将它们应用于下一代的癌症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系统生物学。这些工具有助于解决癌症病发、进展、转移等一系列问题,并可以为潜在的治疗方案提供洞见。
【2】氟喹诺酮类药物增加假脑瘤综合征风险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假脑瘤综合征风险与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对15-60岁年龄段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经MRI、CT扫描或腰椎穿刺确诊的良性颅内高压患者参与研究,每1名BIH患者匹配10名健康对照,考察患者发病15或30天内氟喹诺酮类使用情况。结果显示,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增加患者假脑瘤综合征风险。虽然这一不良事件十分罕见的,但患者在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出现颅内压增高、头痛、耳鸣症状和复视时应及时就医。
【3】中国学者巧用免疫细胞运输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对抗恶性脑瘤
近日,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张灿教授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对抗恶性脑瘤的新策略:利用免疫细胞运输抗癌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对抗残留肿瘤细胞。研究人员借助中性粒细胞将传统化疗药物紫杉醇用脂质包裹起来。这些特殊的脂质体(PTX)会转载入中性粒细胞中,并将细胞注入3种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小鼠模型中。结果显示,装载有药物胶囊的中性粒细胞能够在炎症信号的引导下,穿过血脑屏障到达肿瘤切除区域,消灭残余的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和发展。总体而言,接受治疗的小鼠寿命明显长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目前,张灿团队正在积极准备针对中性粒细胞运输药物系统的临床前试验。他们希望,这一治疗策略有望给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一些新希望。
【4】科学家找到控制脑瘤生长的关键基因ZEB1
当癌细胞在脑组织中出现时,发生脑癌。今年,超过23,000人将罹患大脑的原发性癌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这些患者中约有16,000例将死亡。据发表于ScientificReports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影响脑瘤生长的一个干细胞调节基因,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花了三年时间分析了超过4000个脑肿瘤的遗传组成。在他们的调查过程中,他们确定了调节肿瘤生长的基因,称为ZEB1。研究者的分析表明,没有此基因的脑癌患者往往有较低的生存率。
【5】CD47抗体有望治疗5种恶性儿童脑瘤
最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抗体,通过阻断癌细胞发出的伪装信号,引发巨噬细胞对癌细胞的吞噬作用。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是CD47的一种重要表面受体。CD47和SIRPα结合后,向巨噬细胞传递出抑制信号,避免了吞噬作用的发生。研究人员开发的抗CD47抗体Hu5F9-G4,能够阻断CD47蛋白与SIRPα的结合,从而也阻断了癌细胞的吞噬信号。抗体Hu5F9-G4有着非常活跃的肿瘤杀伤效果,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表现出显着抑制。而抗体Hu5F9-G4引发的吞噬作用,是一种先天性免疫,巨噬细胞可以完全将癌细胞吞噬,而不会像杀伤性T细胞治疗那样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目前这个药物在动物体内被证明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五种恶性儿童脑瘤。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脑瘤#
68
#研究进展#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