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中疾控合作团队发现同亚型不同簇HIV-1具不同免疫损伤力及其发生机理
2019-01-09 佚名 病毒学界
中疾控邵一鸣团队早先报道过中国性传播艾滋病起源于泰国CRF01AE亚型的多个流行簇(C1-C8),引起当前艾滋病流行三大病毒簇包括,在异性人群传播的1簇(C1)和男同性恋(MSM)人群传播的4簇和5簇(C4、C5)。
艾滋病病毒(HIV)在全球流行中形成两个型(HIV-1与HIV-2),十多个亚型(subtypes A-K)和近百个流行重组型(CRF01-96)。同一亚型HIV-1的表型和致病性基本相同。例如,与其他HIV-1亚型相比, D与CRF01_AE亚型感染者的CD4细胞下降快、发病早。但其机制并不清楚,因为既往研究多为横断面和基因预测,缺乏队列资料支持和表型数据的验证。中疾控邵一鸣团队早先报道过中国性传播艾滋病起源于泰国CRF01AE亚型的多个流行簇(C1-C8),引起当前艾滋病流行三大病毒簇包括,在异性人群传播的1簇(C1)和男同性恋(MSM)人群传播的4簇和5簇(C4、C5)。
在本研究中,中疾控邵一鸣团队对全国MSM人群感染CRF01AE病毒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在感染早期还是晚期,C4簇病毒感染者的CD4细胞均显着低于C5簇病毒感染者的。C5簇病毒感染与其他亚型HIV-1感染人群的CD4细胞水平没有差异。他们采用与北京朝阳疾控合作采集MSM队列样本,从基因型和表型水平对此发现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 C4簇病毒在感染之初即造成CD4细胞快速降低,因其中使用CXCR4受体的病毒(X4嗜性)远高于C5簇病毒。比较了C4与C5簇病毒膜蛋白V3环序列发现,C4簇第13与32位存在两个高度保守正电荷氨基酸,使得其较C5簇病毒由R5至X4嗜性转换的阈值大大降低。因此,C4和C5簇病毒遵循不同的进化路径,前者正在逐步接近这一阈值,而后者则在远离这一阈值。这解释了为何C4簇而不是C5簇病毒具有更多X4嗜性病毒和更强的CD4损伤力和致病性。
为揭示这一现象的结构生物学基础,中疾控团队与成功解析CCR5和CXCR4晶体结构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团队合作,使用蛋白结构生物学和配体受体结合模型,对比分析了C4簇和C5簇病毒外膜蛋白V3环与R5和X4受体的结合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揭示, C4簇病毒在V3环的13和32位具有的两个高度保守的正电荷氨基酸,有助于与带负电的X4受体部位结合,而与带负电的R5受体结合部位不相容。C4簇病毒在V3环第7、8和25位氨基酸突变最终导致了嗜性转换的发生。
本研究首次证明同亚型不同簇HIV-1毒株可具有不同的免疫损伤表型。研究以详实数据提出HIV-1 CRF01AE毒株由R5向X4转换的阈值并在分子水平揭示了C4、C5簇病毒与X4和R5受体结合的结构基础。研究提示H IV-1进化会产生不同致病性的病毒,监测需要在基因和表型水平同时开展,以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高致病毒株的传播。
原始出处:Hongshuo Song, Weidong Ou, Yi Feng, et al. Disparate impact on CD4 T cell count by two distinct HIV-1 phylogenetic clusters from the same clade. PNAS January 2, 201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PNAS#
63
#中疾控#
130
#损伤#
64
学习了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