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前沿,引领创新:CIT2023 最新临床研究公布
2023-07-05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网络 发表于上海
6月30日下午,在北京医院季福绥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伟宪教授联袂支持下,“最新临床研究公布”专场拉开帷幕,5项临床研究最新数据公布!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联合协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23)于2023年6月29日—7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
6月30日下午,在北京医院季福绥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伟宪教授联袂支持下,“最新临床研究公布”专场拉开帷幕,5项临床研究最新数据公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陈晖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展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军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徐凯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清教授齐聚一堂,热烈参与讨论!
定量血流分数作为连续型变量预测心肌梗死事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管常东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血流分数作为连续型变量预测心肌梗死事件(Quantitative flow ratio as a continuous predictor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该研究结果证实定量血流分数(Q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类似,可作为一个连续的变量预测远期总心肌梗死(MI)发生风险,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QFR值较低时,PCI显著获益,但随着QFR值升高,PCI获益逐渐减小,当QFR大于截断值0.64时,PCI获益的趋势发生逆转,总MI事件发生率反而增加。因此,该研究提示,对于QFR值较低的血管,PCI更能降低其发生MI的风险。临床实践中,无论采用QFR还是FFR用于判断患者可否接受PCI时,应同时兼顾斑块组成、血流动力学状态和生物标志物等数据综合评估。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结局:CAGE FREE注册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汝涛现场分享了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结局:CAGE FREE注册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Clinical outcomes of drug coated balloon in coronary lesions: 3-year follow-up of CAGE FREE Registry)。
CAGE FREE注册研究(NCT05133921)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旨在报告并比较药物涂层球囊治疗(D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和 de novo病变的3年临床结果,并确定DCB干预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终点是血管源性复合终点(VoCE),定义为血管相关心脏死亡、血管相关MI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研究结果提示,DCB治疗ISR 3年内发生VoCE的比例高于de novo病变。术后最佳影像截断值≤25%,在de novo病变中,ISR≤23%、TIMI血流3级且不超过c型的夹层可能是最佳的DCB处理影像结果。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至少要保证de novo病变中残余狭窄≤40%或ISR≤34%。
Netrod射频去肾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月平就Netrod射频去肾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trial of a multi-electrode radiofrequency renal denervation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Netrod-HTN Study)进行了精彩报告。
RDN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选择,但其技术仍有改进的空间。Netrod-HTN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2:1)假手术对照试验,采用优效性检验设计,旨在评估新型RDN系统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RDN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降幅显著大于假手术组,组间差异为19.0 mmHg。与假手术组相比,RDN组诊室舒张压(DBP)和24小时动态SBP/DBP在术后6个月时的降幅也非常显著。同时,RDN组的目标诊室SBP达标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术后6个月诊室SBP降幅25 mmHg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与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极少见。
基于机器学习的PRAISE评分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缺血和出血事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浩宇分享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基于机器学习的PRAISE评分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缺血和出血事件(Prognostic value of machine-learning-based PRAISE score for ischemic and bleeding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undergoing PCI)。
该研究是首项探索和验证PRAISE评分在真实世界中预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缺血和出血事件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PRAISE评分对亚洲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预测效果中等,对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大出血事件的预测较差。PRAISE评分对全因死亡的预测能力与GRACE 2.0评分相似,但对总死亡率的特异性低于GRACE 2.0,对复发性AMl和大出血预测效果与GRACE、PARIS和PRECISE-DAPT评分相似。研究提示,尽管机器学习能够分析大量数据、识别新的关联、改进既往的预后模型和诊断准确性,但就ACS患者的风险分层而言,PARISE评分还不足以转化为有意义的临床改变,例如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和准确性,未来仍需要新的预测模型或模型修正来预测该类人群的结局。
新型IVUS-OCT双模成像系统的临床性能:一项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试验 (PANOVIS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晨进行了题为“Clinical performance of a novel hybrid IVUS-OCT system: a multicenter,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PANOVISION)”的精彩报告,分享了PANOVISION研究的最新数据。
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VUS-OCT)双模成像实现了光学成像和声学成像的完美融合,同时兼顾了高分辨率和高穿透力,是腔内影像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PANOVISION研究旨在评价新型IVUS-OCT双模成像系统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临床性能和诊断能力。
该研究共纳入100例PCl后进行IVUS-OCT双模成像的心绞痛患者,并将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OCT组和IVUS组,在双模成像之前或之后分别进行OCT或IVUS检查获得对照图像,最后将试验图像与对照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型IVUS-OCT双模成像系统能够提供精确可靠的血管内图像,应用于接受PCI的患者中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