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文,点评“学术论文发表巨额奖励”事件
2017-07-11 徐志杰 MedSci原创
6月29日,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稻瘟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次日,四川农业大学给予陈学伟团队1350万元的重奖。《Nature》杂志针对此事件在线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机构对发表论文现象给予的巨额奖励是有失偏颇的。
导语:6月29日,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稻瘟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这是该校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在《Cell》主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次日,四川农业大学给予陈学伟团队1350万元的重奖,学校此举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网络上对学校给出的巨额奖励是否合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约两周后,同为国际顶级期刊的《Nature》杂志针对此事件在线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机构对发表论文现象给予的巨额奖励是有失偏颇的。那么,《Nature》何以这么认为呢?不妨来一起看看它的观点。
两周前,四川农业大学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功会,会上学校宣布要奖励给某研究团队1350万元人民币(200万美元),作为该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回报。
公告一出,顿时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讨论:对研究成果奖励是不是过于丰厚了?迫于舆论压力,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川农大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在博客中发表声明称,学校奖励的大部分金额,也就是1300万元实际是用于资助后续研究的,而额外算作奖金部分的只有50万元,且奖金也是由27位研究人员共享,故并没有人能攫取暴利后退休。李平在文中进一步肯定了奖励的意义,他表示,科研人员在中国的小型大学里很难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所以学校提供的资金来之不易,旨在用于继续拓广这项有前景的研究。
李平和其团队发现的抗病基因将有助于保障世界各国的粮食供给,川农大当然有理由为之振奋。但宣布给奖励是在6月30日的星期五,也就是文章发表的次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开出了巨额的资金,如此庆祝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显然,多数的中国高校觉得此举在理。拿金钱奖励科研人员单篇论文的发表是中国科研机构一贯的做事风格。多数情况下这是官方章程文件里的规定。譬如临安的浙江农林大学就规定给文章发表在《Cell》、《Science》或《Nature》杂志上的科研人员一次性奖励50万元,而且还有专门的表格用于计算如何奖励文章发表在其他杂志上。例如,如果文章发表在任何影响因子高于10的杂志上,则奖金额为“影响因子×1.5×10000”元。去年,《人民日报》上有新闻指出,高校规定给发表论文者奖励的比例高达90%。而且中国也绝非个例,像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也有着类似的对科研人员奖励的规定。
这样做对科研人员或许是件好事,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宣扬学术成果。无论对科研是否有利,从长远来看,这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而答案却很可能是否定的。
一方面,这会滋生出一种让科研人员视发论文为一种赚快钱方法的氛围,这样他们就会只关心文章能否发表,而不是想着如何去完善和拓展实验。
正如之前反复讨论过的对影响因子关注的问题,它的重要性已经被过度夸大了。将影响因子的高低作为奖励、聘用和升职的评价依据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经济上的奖励只能让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过度膨胀,并不利于评价研究成果所真正实现的价值。
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论文发表后马上去奖励一个还未证实的科学研究。虽然现在还没有理由认定,四川科研人员得到的抗真菌稻瘟病基因的研究成果在发表后经不起同行专家的检验,但万一经不起怎么办?并不是说许多论文就是有错的,但论文的重要性很可能就是被高估了。
上周,李平在声明中表示,这笔钱大多数是研究经费,这让事情有了很大的不同。然而这或许也暴露出了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存在根据过去的成绩,而不是未来潜力来分配研究经费的趋势。稻瘟病基因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四川的科研人员也许走在了正确的探索之路上。也或者,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该基因不相干的其他研究通路。无论是哪种情况,证明研究团队能获得更多资助的最佳办法在于资金申请书上能说明研究的方向,并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他竞争者的科研计划。
这起事件同样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科研基金该如何去使用?李平在博文中透露,重点高校里的科研人员要比大多数其他同行更容易获得稳定的经费资助,后者往往不得不整天忙于申请本校的奖金。诚然,资源集中在顶级科研机构的现象确实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学术界去解决的问题。但是,无论研究经费来自中央还是本校,必须首先具备严格而公正的审查制度。
原始出处:
Anonymity. Don't pay prizes for published science. Nature,July 07,2017. doi:10.1038/547137a
本文系梅斯医学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Nat#
77
nature也来关注这件事了,是不是外国人心里不平衡了呢……嘻嘻
124
#论文发表#
85
#学术论文#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