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Leukemia】7+3或大剂量阿糖胞苷再诱导的缓解率较高,试验性再诱导方案可能需谨慎

2025-02-12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陕西省

SWOG癌症网络试验S1203研究对比7+3和IA方案对未达CR的AML患者再诱导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二者再诱导缓解率相似,IA组再诱导治疗比例低,首周期达CR/CRi患者OS更长。

AML再诱导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目标为通过强化诱导化疗达到形态学完全缓解(CR或CRi),缓解深度与总生存期(OS)密切相关。强化疗定义为标准的7+3方案或使用阿糖胞苷每日剂量≥1g/m2的方案(如FLAG-ida、CLAG-M、或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IA])。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为,第一个疗程诱导后未达到CR的患者应该接受第二个相同疗程还是变为不同方案。

SWOG癌症网络试验S1203是一项多中心、随机、III期研究,纳入≤60岁未经治疗的成人AML患者,随机接受7+3、IA和IA+vorinostat(HDAC抑制剂)诱导治疗,旨在在符合相同资格标准并进行随机化的患者中比较1和2个诱导治疗周期后的CR和CRi率。《Leukemia》近日报道了7+3组和IA组的结果。

图片

研究方法

SWOG S1203研究纳入18-60岁的未治疗AML患者,随机接受7+3(n=261)、IA(n=261)或IA+vorinostat(n=211)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

7+3组:阿糖胞苷100 mg/m²连续输注7天,柔红霉素90 mg/m²第1-3天(或伊达比星12 mg/m²)。

IA组:阿糖胞苷1500 mg/m²连续输注4天,伊达比星12mg/m²第1-3天。

缓解定义:CR(ANC ≥1000/mcl,血小板计数≥100000/mcl,骨髓原始细胞<5%);CRi与CR相同,但ANC或血小板计数未达标。

再诱导治疗:初次诱导后未达到CR或CRi的患者可接受第二周期治疗。7+3组在第14天骨髓检查有残留原始细胞时开始再诱导治疗,IA组在第28天检查有残留时开始再诱导治疗。

图片

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特征平衡。

图片

总缓解率:78%的患者在1或2个周期后达到CR/CRi,两组间无显著差异(7+3组76%,IA组80%,p=0.34)。

图片

第一周期缓解率:IA组在第一周期治疗中达到CR/CRi的患者比例显著更高(72% vs 60%,p=0.006)。

30天内死亡率:IA组显著高于7+3组(7% vs 3%,p=0.038)。

再诱导治疗:未达到CR/CRi的患者中,52%接受了再诱导治疗,7+3组为60%,IA组为41% (p=0.015)。

再诱导缓解率:接受再诱导治疗的患者中,两组的缓解率相似(7+3组67%,IA组70%,p=0.82)。

多因素分析:再诱导治疗的缓解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1)。

生存分析:在随机后90天生存患者的界标分析中,第一周期达到CR/CRi的患者OS长于需要两个周期才能达到CR/CRi的患者,而RFS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图片

总结

缓解率:7+3和IA方案在第二周期治疗后的CR/CRi率无显著差异。

再诱导治疗比例:IA组接受再诱导治疗的比例低于7+3组。

生存期:第一周期达到CR/CRi的患者OS更长,但RFS无显著差异。

治疗选择:鉴于第二周期治疗的CR/CRi率约为67-70%,高于既往报道,医生需要权衡是否使用缓解率未知的试验性方案。

该研究提供了关于AML患者在初次诱导治疗失败后,使用7+3或IA方案进行再诱导治疗的缓解率的随机研究数据。结果显示两种方案在再诱导治疗中的效果相似,但IA组的再诱导治疗比例较低。该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在面对初次治疗失败的患者时,做出更明智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Othus, M., Garcia-Manero, G., Appelbaum, F.R. et al. Probability of remission with reinduction with 7+3 versus high-dose cytarabine: analysis of SWOG trial S1203. Leukemia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75-024-02512-3

2.Garcia-Manero, G., Podoltsev, N.A., Othus, M. et al.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standard versus high-dose cytarabine with or without vorinostat for AML. Leukemia 38, 58–66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75-023-02073-x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1617, encodeId=d95f225161e9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b2152482d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急性髓系白血病#</a> <a href='/topic/show?id=63b012414ea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再诱导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147, encryptionId=63b012414eae, topicName=再诱导治疗), TopicDto(id=52482, encryptionId=eb2152482d7, topicName=急性髓系白血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Feb 12 14:56:58 CST 2025, time=2025-0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首次复发的AML,立即移植还是再诱导后移植?

《Haematologica》近日发表“PROS AND CONS EDITORIAL”文章,以辩论的形式讨论了AML首次复发后是否立即移植的问题。

Nat Commun:苏州大学徐杨/吴德沛/陈苏宁合作研究发现CPSF6-RARγ促进RARG融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髓系转化

研究使用最普遍的RARG融合,CPSF6-RARG(CR)作为代表,揭示了CR融合增强了骨髓祖细胞的扩增,损害了它们的成熟,并与RAS突变协同作用,以驱动更具侵袭性的骨髓恶性肿瘤。

论文解读| Xiaoming Wu教授团队揭示CHURC1基因APA异常调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进展相关

通过分析AML患者的RNA测序数据,揭示了CHURC1基因3'UTR延长与AML进展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CHURC1 APA位点使用可能作为AML生物标志物的新观点。

【Blood】Menin抑制剂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

《Blood》近日发表综述,阐述了menin 抑制剂的临床价值,突出其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和转化 AML 治疗的潜力。

Nat Commun:四川大学彭勇等研究表明,NKp46增强1型固有淋巴细胞增殖和功能及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活性!

该研究表明NKp46对于非NK肝脏驻留的1型先天淋巴细胞(ILC1)表达IL-2受体-α(IL-2Rα)是必不可少的。

【Blood】急性髓系白血病APOE基因的常见遗传变异及其对移植后结局的影响

学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对两个队列795例接受首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进行APOE基因分型,并评估了受者和供者APOE基因变异与移植后结局的关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证实成人KMT2A重排AML移植前分子MRD可预测生存和复发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研究,在125例成人KMT2A‐r AML患者中评估了移植前分子MRD的预后意义,近日发表于《Cancer》。

Nat Commun:李珂/主鸿鹄/王侃侃/秦亚溱合作研究发现RARG重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癌作用

研究表明RARG融合通过上调BCL2和ATF3破坏骨髓分化并促进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的增殖和自我更新。

指南更新 | 急性髓系白血病NCCN(2025.V1)更新要点一文汇总!

2024年12月20日AML的NCCN指南更新至2025.V1,药物治疗更新包括新增多种强诱导、低强度、复发/难治性AML治疗方案,还涉及各治疗阶段方案修改或删除,促进治疗规范化和精准化。

综述:​骨髓增殖性肿瘤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该综述聚焦 Ph 阴性 MPN 进展至 MPN - AP/BP,涵盖风险因素、治疗(如 allo - HCT)、反应评估等,提出识别高危患者等策略,为研究与治疗提供指引,附参考文献。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