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PLoS Pathog:魏海明等揭示乙肝病毒在人体长存的分子机制

2012-03-31 MedSci 生物谷

3月15日,国际病毒学顶级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教授研究组的科研成果----TGF-b1 Down-Regulation of NKG2D/DAP10 and 2B4/SAP Expression on Human NK Cells Contributes to HBV Persistence。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逃避自然杀伤细胞的

3月15日,国际病毒学顶级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教授研究组的科研成果----TGF-b1 Down-Regulation of NKG2D/DAP10 and 2B4/SAP Expression on Human NK Cells Contributes to HBV Persistence。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逃避自然杀伤细胞的攻击,进而在人体长期存在的分子机制。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孙成,通讯作者是魏海明和田志刚教授。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 约有1.2亿人被乙肝病毒感染,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 新生儿被感染后可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 在青春期后可陆续发病。迄今为止,尚不清楚乙肝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在体内长期生存的原因。

本研究对15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进行系统免疫学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者体内主要抗病毒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残存的自然杀伤细胞也难以被激活,激发该细胞发挥杀伤病毒作用的双信号分子NKG2D/DAP10和2B4/SAP明显减弱,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大量存在一种免疫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该因子可导致自然杀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从而失去抗病毒作用,用抗转化生长因子b1抗体进行处理,可较大程度恢复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该研究对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长期持续感染的机制有较大帮助。

原始链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4209, encodeId=13d642093d, content=I was so confuesd about what to buy, but this makes it understandable.,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loppazo, createdTime=Sun Apr 22 18:57:00 CST 2012, time=2012-04-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04-22 loppazo

    I was so confuesd about what to buy, but this makes it understandable.

    0

相关资讯

2012亚太慢乙肝管理共识

 2012年2月18日上午10点,即大会开幕的第二天,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更新版2012年《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以下简称2012共识)。这是自2000年发布第一版共识以来,历经2003、2005和2008年3次更新和修订,根据近年的研究数据,事隔4年第5次发布修订的共识意见。新版共识提出17条推荐意见,涉及乙型肝炎治疗前的病情评估、治疗时机、用药选择、疗程决策

miR-122可能是乙肝感染慢性化的重要机制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是我国危害最大,范围最广的肝病,再加上起极高的传染性,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约有9300万的乙肝感染人群。专家指出,迄今为止,病毒逃逸宿主防御及乙肝慢性化机制并不清楚。因此,研究病毒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及病毒持续感染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设计治疗慢性乙肝的新的靶向药物。而近日,专家提出了乙肝感染慢性化的新机制,这将对于乙肝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JGH:α-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应用可有效清除乙肝抗原

 MedSci评价:  这个研究结果令人吃惊!其一,疗效十分理想,26.7%(38/147)患者出现HBsAg血清转换(注:S抗原转换难度远远超过E抗原转换,换句话说,比现在所谓的乙肝疫苗强多了),而且随访时间比较长,这是很关键的指标,否则仅仅短期清除乙肝病毒,或实现病毒滴度下降,都无法防止未来继续复发或加重的可能。而长时是随访,而且是S抗原的转换,其疗效是令人欣喜的。不

翁心华:回顾2011全球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2012年新春伊始,回首近年来,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等学会纷纷在各自年会和专业杂志上发布了有关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的研究,为CHB的长期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有力证据。下面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翁心华教授带我们回首2011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新版指南更新要点回顾 总体治疗目标 2010版中国《慢性

gp96抗乙肝病毒功能研究获进展

来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热休克蛋白gp96(又称GRP94)是位于细胞内质网膜上的热休克蛋白90家族中的一员,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p96能作为分子伴侣结合细胞中的肿瘤抗原、病毒抗原或胞内细菌抗原,并将结合的抗原表位呈递给抗原递呈细胞的“专用运输车”MHC I类和II类分子,从而启动特异性T细胞CD8+和CD4+T细胞免疫应答。另一方面,gp96分子本身作为免

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降至7.18%

      新闻发布会现场     “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已由9.75%降至7.18%,属于中度流行区,预计2020年,该数字将降到3%。”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教授庄辉在7日于北京举行的第14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据悉,第14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ISVHLD)将于2012年6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这是该会创办40年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