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CC 2022|葛均波院士:胸痛中心第二个十年,我们将往哪里去
2022-07-09 胸痛中心总部 胸痛中心总部 发表于威斯康星
2022年7月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PCC 2022)开幕式的大会主席主题报告环节中,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就胸痛中心未来十年的建设方向做主旨演讲。
2022年7月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PCC 2022)开幕式的大会主席主题报告环节中,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就胸痛中心未来十年的建设方向做主旨演讲。 葛院士表示胸痛中心第二个十年需要以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全周期心脏健康保障为目标,通过加速覆盖、加速延伸、加速智慧,“三个加速”迈向 “新”时代。 第一、加速覆盖,实现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站点的全域覆盖,形成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为群众提供快速高效的急性胸痛救治保障。 第二、加速延伸,实现从胸痛急诊急救到心血管疾病全流程管理的延伸,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促进“主动健康”,并提供全周期健康保障。 第三、加速智慧,依托数字化技术,以物联网串联为基础,打造有序、连接、高效的“智慧”胸痛救治体系。 一、持续深化体系建设,实现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全域覆盖 县域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70%,在严峻的心血管疾病形势面前,胸痛中心在县域的建设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发挥县医院的“纽带”作用,明确其在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定位,并以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为抓手,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急性胸痛救治效率,持续深化胸痛中心体系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与此同时,将胸痛救治网络往更深、更广的乡村地区铺设,将胸痛救治的前哨站扎实在广大村医救治点,做到县县有胸痛中心,乡乡有胸痛救治单元,实现胸痛协同救治网络的全域覆盖,达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格局,为百姓提供规范、高效、快速的胸痛救治医疗保障。 二、延伸胸痛中心建设内涵,提供心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目前,我国胸痛患者自我呼救意识薄弱,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较长,导致院前院外死亡风险很大,因此需要完善健康群众的“主动健康”模式。以心脏日、心梗救治日等疾病日为切点,广泛开展大众科普意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树立主动健康意识,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可穿戴设备,做到精准预防疾病风险,智能预警健康事件等,构建主动健康管理模式,进一步缩短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 其次,针对心脏骤停、猝死患者,大力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意识和知识储备,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财政投入、社会捐赠和商业运作等渠道加强区域完善急救硬件设施(AED)的配置,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等线上平台直观展现AED布防情况,确保“第一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和AED快速除颤,直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到达,最大程度挽救每一位猝死患者,构建全域“救心圈”。 第三,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打破学科间壁垒,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实现从预防到急救,从急症到慢病联动,从公众基层医疗机构急救体系、院内救治、院后康复管理的全程管理,最终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三、拥抱信息化时代,“智慧”胸痛中心赋能疾病诊疗全流程 围绕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串联为基础,分别实现院前成立区域系统救心圈,院内优化救治流程,院后全面质控诊疗过程的改进目标,提高救治效率,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荷,最终打造有序、连接、高效的“智慧”胸痛中心全流程管理模式。 持续推广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项目,搭建区域“救心”高速平台。通过心电设备连接、数据互联互通、流程管理和智能诊断等形式建立心电一张网,做到深入基层广泛覆盖、快速判读危险预警、采集质量结果质控、信息共享快速转运,从而实现区域心电协同管理的目标。 以胸痛中心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利用高性能计算及人工智能计算,构建医疗科研平台,汇聚临床及科研数据,提升科研效率,促进AI、辅助诊断新技术应用,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四、紧密围绕健康中国行动要求,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紧密围绕健康中国行动要求,通过提高公众认识,建立疾病预防筛查体系,并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横到边,纵到底”,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信息技术,将胸痛中心体系延伸,实现院内和院外有效联动,从急救到预防,从急救到慢病,联合各学科中心,进一步实现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建成覆盖全连接(家-社区-医院)、全感知(7*24h)、全健康历程、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葛均波院士#
74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