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JAMA Psychiatry:重度抑郁症患者代谢组和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2023-06-2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代谢组学反映了遗传和环境影响的净效应,从而可以为评估复杂疾病(如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方法。

代谢组学反映了遗传和环境影响的净效应,从而可以为评估复杂疾病(如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研究重度抑郁症(MDD)的代谢特征,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阐明相关方向,并评估人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在MDD发病中的相互作用。

本队列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英国生物银行队列(n=50万;年龄介乎37-73岁;从2006年到2010年招募),他们的血液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在PREDICT和BBMRI-NL研究中寻求重复。公开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2019年抑郁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用于孟德尔随机化(重度抑郁症患者= 59 851;对照组= 113(154)。代谢物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MRbase中的OpenGWAS (n=118000)。为了评估代谢组和肠道微生物组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从2019年在荷兰队列中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获得了肠道微生物组的代谢特征。主要结果和测量结果为终生和复发性MDD, 249种代谢物通过南丁格尔平台的核磁共振谱分析。

该研究包括6811名终生MDD患者和51446名对照患者,以及4370名复发性MDD患者和62508名对照患者。终生MDD患者比对照组更年轻(中位[IQR]年龄为56[49-62]岁vs 58[51-64]岁),女性患者更多(4447 [65%]vs 2364[35%])。MDD的代谢特征包括124种代谢物,涉及能量和脂质代谢途径。新发现包括49种代谢物,包括参与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物(即柠檬酸和丙酮酸)。柠檬酸盐显著降低(β [SE],−0.07 [0.02];FDR = 4 × 10−04),丙酮酸显著升高(β [SE], 0.04 [0.02];重度抑郁症患者的FDR = 0.02)。这些代谢物,特别是脂蛋白的变化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组成一致,这些微生物群属于梭菌目、变形菌门/假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拟杆菌门。孟德尔随机化表明,脂肪酸和中等和超大密度脂蛋白与疾病过程相关,但高密度脂蛋白和三羧酸循环中的代谢物没有变化。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MDD患者的能量代谢受到干扰,肠道微生物组和血液代谢组的相互作用可能在MDD患者的脂质代谢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Interplay of Metabolome and Gut Microbiome in Individual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vs Control Individuals.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3.068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造血细胞移植后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抑郁症状关系

这些发现表明,针对抑郁症炎症介质的抗炎疗法可以改善HCT接受者的生活质量。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抑郁症的现代化协作护理对抑郁症状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仅靠抑郁症治疗可能不足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过度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需要替代方法。此外,研究人员的有效干预强调了电子健康干预和集中远程治疗在安全网临床环境中的效用,并可以为当代综合护理方法提供信息。

Psycho Med:白天和夜间的心率动态变化作为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实用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白天和晚上静息时心率变化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有关。

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

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

Psycho Med:多菌种益生菌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

补充益生菌后可以改善抑郁患者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刺激或奖励的反应。

Psycho Med:重视“脑肠轴”——抑郁症和多种胃肠道疾病互为因果!

关注重度抑郁症患者的GID症状和GID患者的情绪问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阅读

Heliyon:北京医院团队发文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因果关系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也称为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旨在利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调查肠道微生物群与AIT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

Front Genet | 中国学者研究:肠道菌群、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遗传洞察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肠道疾病是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危险因素。其中,肠道菌群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HZ和PHN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

iMeta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钟久昌团队揭示RAAS阻滞剂缬沙坦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研究揭示了ARB通过肠道菌群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从肠道微生物角度阐明了RAS系统抑制剂作用新机制。

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团队发现肝癌/胆道癌免疫治疗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持续临床获益组(DCB)和非持续临床获益组(NDB)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接受免疫治疗的胆道癌患者的肠道细菌和代谢物相互作用发生了特殊变化;肠道细菌和代谢物有可能成为抗PD-1/PD-L1治疗

Nature Communications:emo了?竟是肠道菌群惹的祸!学会这一研究思路,离高分文章更进一步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炎症性抑郁症患者粪便中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血浆和肠粘膜中的炎症因子、短链脂肪酸、肠道通透性标志物水平等。

Front Pharmacol:生黄精和酒制黄精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调节肠道菌群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衰老的抗衰老机制及影响

研究黄精多糖及酒制黄精对小鼠的抗衰老机制,重点研究其对肠道菌群周围D-半乳糖和Keap1/Nrf2/ARE通路的影响。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