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总结:理想的p16/Ki-67双染检测需具备哪些条件?
2023-05-20 妇产科在线 妇产科在线 发表于四川省
理想的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宫颈癌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不断上升。WHO在2020年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国家卫健委在今年1月也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宫颈癌筛查是其中一项重要策略。
然而,目前无论是传统细胞学检测,还是HPV检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探索一种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检测技术用于初筛后的分流,从而更精准地识别出真正有疾病风险的女性群体,减少漏诊的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p16/Ki-67免疫细胞学双染检测就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在刚刚闭幕的第九届全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CSCCP)大会上,与会专家们在学术专题会上也围绕目前双染检测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了详尽阐释与剖析。
那么,理想的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1.权威机构认证
获得包括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内的权威机构认证,意味着p16/Ki-67检测作为整个宫颈癌筛查中的一部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和认可。
通过严格的实验室测试和IMPACT试验后,p16/Ki-67免疫细胞学双染检测于2020年获得了F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认证,并获批了在以下人群中进行分诊的适应证:(1)用于年龄25~65岁,HPV测试结果HR HPV为阳性;(2)用于30~65岁,通过HPV检测结果为HR HPV阳性,细胞学结果为NILM [1]。据悉,该项注册试验中包括了CINtec PLUS细胞学检测,其基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同时检测p16和Ki-67在宫颈细胞中的表达,通过评估p16和Ki-67的表达水平,帮助病理医生判断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癌变风险,并指导临床决策。
Adapted from CINtec PLUS Cytology package insert for the FDA approved intended use.
2.高度敏感和特异性
HPV检测被批准用于宫颈癌的一线筛查,虽然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因此需要细胞学检测提供进一步的信息。然而,传统细胞学检测的敏感度低,会影响联合检测的效能,犹如木桶效应,一种方法的效能是由它的短板来决定的,因此HPV+TCT检测存在漏诊风险。
而p16/Ki-67免疫细胞学双染检测兼顾了敏感度和特异性。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p16/Ki-67免疫细胞学双染检测可以助力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也减少阴道镜的过度干预。
近20篇国际权威文献、逾10万例临床验证数据均显示,CINtec PLUS双染检测对CIN2+兼具高敏感度(>80%)与高特异度(>60%)[2,3,4],能够弥补传统细胞学和HPV检测的不足,为宫颈癌筛查带来有效助益。
3.客观的判读
p16/Ki-67免疫细胞学检测的判读相对客观,不完全依赖于细胞形态。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4~5篇关于CINtec PLUS在不同阅片人之间一致性的研究。例如,德国柏林的研究数据[5]显示,病理医生(包括宫颈细胞专家和非专家)接受一天专业的双染判读培训之后,可以对500张CINtec PLUS玻片进行判读,并且一致性达到70%以上,且专家组和非专家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说明CINtec PLUS的判读是相对客观的,而且培训周期可能比常规细胞学培训大大缩短。
当然,在早期开展时仍然要注重判读培训,在这次的CSCCP大会上,专家们也提到了这点。
Adpated from: AlliaE, et al., Cancer Cytopathol. 2015 Apr;123(4):212-8.
4.高度标准化
要实现p16/Ki-67细胞学双染准确的判读结果,除了诊断医生的经验,也离不开规范的操作和稳定可靠的染色系统。例如,是否使用通过严格验证的一抗鸡尾酒试剂(p16/Ki-67)、是否使用专用显色试剂盒、是自动化染色平台抑或是手工操作、细胞制片是否规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判读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基于高度标准化的流程,再配合统一且规范的培训,才能有效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和结果解释的不确定性,获得相对稳定的染色结果。
总之,理想的p16/Ki-67免疫细胞学双染检测技术需经过权威认证,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尽量不额外增加判读成本,并能实现高度标准化的全流程操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市场上的双染检测试剂琳琅满目、质量良莠不齐,从中选择可靠的p16/Ki-67免疫细胞学双染检测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只有通过高质量的p16/Ki-67检测,才能为宫颈癌筛查提供更有效的助力,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CINtec PLUS Cytology package insert for the FDA approved intended use.
2.Wentzensen N, Clarke MA, Bremer R,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9;179(7):881-888.
3.Clarke MA, Cheung LC, Castle PE, et al. JAMA Oncol. 2019;5(2):181-186.
4.Ikenberg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3;105(20):1550-1557
5.AlliaE, et al., Cancer Cytopathol. 2015 Apr;123(4):212-8.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
62
学习
0
学习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