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盘点:近期干细胞研究进展汇总

2016-11-27 MedSci MedSci原创

干细胞(stem 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被称为“万能细胞”。跟APSC多能细胞一样,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它也是维持生命不息的最基本动力,多功能活化细胞抗衰老就是通过利用由自体采集的组织细胞,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后,将增殖的干细胞注入回

干细胞(stem 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被称为“万能细胞”。

跟APSC多能细胞一样,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它也是维持生命不息的最基本动力,多功能活化细胞抗衰老就是通过利用由自体采集的组织细胞,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后,将增殖的干细胞注入回人体内,通过多功能活化细胞自我靶向性功能准确到达相应的受损器官和组织,以达到修复衰老、病变的细胞,重建功能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目的。

本文梅斯医学小编问您盘点相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

【1】PNAS惊人发现:癌细胞吃掉了干细胞?

乳腺癌复发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一大难题。德州农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之所以能够潜伏下来进入休眠状态,是因为它们吃掉了机体自身的干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显示,吃掉了MSC的癌细胞对化疗和营养剥夺高度抵抗。由于这样的细胞很少,现有扫描方法检测不到它们。“在条件合适的某一天,这些细胞能苏醒过来重新开始生长,” Bartosh指出。“这时乳腺癌就会复发,由于这些细胞对治疗有抗性,复发的乳腺癌是很难打败的。”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凶险也最难治疗的一种,大约占乳腺癌的16%。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五月九日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Scripps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成功开发了一种靶标致癌RNA的药物,首次成功在动物模型中抑制了三阴乳腺癌的生长。

乳腺癌细胞很容易扩散到骨骼、肺部、肝脏、淋巴结和大脑,乳腺癌死亡90%是癌转移造成的。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小鼠研究中鉴定了乳腺癌入侵骨髓的关键分子,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他们利用这一发现成功阻止了乳腺癌细胞进入骨髓,还将这些细胞驱赶到血液中,使其暴露在药物面前。(文章详见--PNAS惊人发现:癌细胞吃掉了干细胞?

【2】PNAS:血管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揭示出血管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大脑在子宫中生长和发育。

这项研究表明血管能够增加一种活的有机体中的神经干细胞数量。这可能在设计一种旨在再生神经系统中患病的或受损的部分的干细胞疗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1月4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egulation of embryonic neurogenesis by germinal zone vasculature”。

这项研究提供首个证据证实血管不仅对运送血液到发育中的大脑内是比较重要的,而且也在干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文通信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眼科学研究所科学家Christiana Ruhrberg说,“血管因它们在供应氧气和营养物给大脑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而被人广为所知。然而,这项研究最为吸引人的发现是血管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它们在大脑氧合作用中的作用或者让大脑组织保持健康来调节脑干中的神经干细胞行为。我们发现血管也提供重要的信号来让神经干细胞在永久性地变成不能增殖的神经细胞之前在较长的时间内增殖。”(文章详见--PNAS:血管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中发挥关键作用

【3】Nature:治疗实体瘤有了明确靶标,肿瘤干细胞确实存在

Nature上11月2日在线刊登的一篇文章从单细胞水平分析脑瘤基因组的研究文章显示癌症干细胞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生长。这是一种生长缓慢但无法治愈的脑瘤。麻省总院和MIT的Broad研究所以及哈佛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人脑肿瘤样本中鉴定出肿瘤干细胞和其分化的子代。

通讯作者,麻省总院病理科的Mario Suvà大夫说:“我们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应考虑将其作为治疗的靶点。”

这项研究发现了肿瘤内不同的细胞分干细胞和分化的肿瘤细胞两大类别,表现出同样的发育模式。这是支持肿瘤干细胞模型的关键。试图了解尽可能多的肿瘤组织的遗传与非遗传决定因素让我们可以了解肿瘤的扩散,是设计新疗法的关键。我们的工作表明,针对一个特定的干细胞表型,例如免疫疗法,可能对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患者有益。(文章详见--Nature:治疗实体瘤有了明确靶标,肿瘤干细胞确实存在

【4】Diabetes Care:外周血干细胞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长期预后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外周血干细胞水平预测心血管疾病预后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的能力。

研究者对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6.1年的随访,主要结局事件是第一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时间,该指标中的心血管事件具体可以定义为3种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和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住院。在研究之初,研究人员测量了外周血里表达CD34、CD133和KDR的六种表型的干/祖细胞的水平。

48例(4.5/100例病人/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相比于没有CD34+细胞和CD34+/CD133+细胞的糖尿病患者,含有CD34+细胞和CD34+/CD133+细胞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在含有CD34+细胞和CD34+/CD133+细胞水平位于中位水平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研究者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降低的CD34+细胞(风险比为2.21,95%可信区间为1.14–4.29)和CD34+/CD133+细胞(风险比为2.98,95%可信区间为1.46–6.08)计数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中CD34+干细胞基础水平降低,可以预测6年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后,并改善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文章详见--Diabetes Care:外周血干细胞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长期预后

【5】PLoS Pathog:损伤触发血吸虫干细胞生长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被称作血吸虫的寄生性扁虫需要一种被称作cpb1的基因才能在小鼠体内存活。这项研究也证实血吸虫干细胞大量生长作为对损伤作出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1月3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issue Degeneration following Loss of Schistosoma mansoni cbp1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Parasite Death In Vivo”。

在全世界,血吸虫感染着2亿多人,能够在人的血液中存活几十年。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Julie Collins和James Collins之前已发现血吸虫干细胞能够恢复衰老的组织,这可能有助这种寄生虫的长期存活。然而,人们仍不清除的是这些干细胞是否也可能有助血吸虫从损伤中恢复过来。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鉴定出参与干细胞功能的血吸虫基因,并且着重关注一种被称作cpb1的基因。他们在实验室培养的血吸虫中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cpb1表达,结果发现这会导致这种寄生虫的细胞死亡和器官退化,以及干细胞急剧生长。

研究人员猜测由cpb1缺失触发的细胞死亡可能被这种寄生虫视为一种损伤,从而促进干细胞生长来协助组织修复。确实,他们在遭受身体损伤的血吸虫体内观察到类似的干细胞生长。他们随后测试了cpb1是否在生活在哺乳动物宿主体内的血吸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将血吸虫移植到小鼠的血管中,然后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血吸虫体内的cpb1表达。他们发现cpb1表达下降的血吸虫不能够在小鼠体内存活。

这些发现可能改善人们对干细胞在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的理解,而且在未来,它们可能有助开发新的疗法。它们也提供一种新方法在小鼠体内研究血吸虫基因功能:将RNA干扰与传统的血吸虫移植技术相结合起来。(文章详见--PLoS Pathog:损伤触发血吸虫干细胞生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0656, encodeId=47ce1380656b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81e34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1, encryptionId=9281e34519b, topicName=研究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13d475, createdName=mashirong, createdTime=Mon Nov 28 15:16:00 CST 2016, time=2016-11-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PNAS惊人发现:癌细胞吃掉了干细胞?

乳腺癌复发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一大难题。德州农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之所以能够潜伏下来进入休眠状态,是因为它们吃掉了机体自身的干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在不断增加。乳腺癌的发病与遗传有关,以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这种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会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

PNAS:血管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揭示出血管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大脑在子宫中生长和发育。这项研究表明血管能够增加一种活的有机体中的神经干细胞数量。这可能在设计一种旨在再生神经系统中患病的或受损的部分的干细胞疗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1月4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egulation of embryo

SCI REP:巨噬细胞“不务正业” 形成血管促进肿瘤生长

斯科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找到了一种通过靶向巨噬细胞限制肿瘤生长的方法。这项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可以进入肿瘤形成新的血管样结构,这些管道网络或可帮助运送氧气和营养成分促进肿瘤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正常情况下血管由内皮细胞形成,肿瘤细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形成新血管带来富含氧气和营养成分的血液。最近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血管都由内皮细胞组成,在肿瘤中非内

喜大普奔!中国原创方案突破白血病世界性难题

13日在京闭幕的第七届亚洲细胞治疗组织年会上,与会各国专家肯定了该方案对全球作出的贡献。作为一种恶性血液疾病,白血病的死亡率占儿童恶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成人恶性疾病死亡率的第六位。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须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100%全相合的情况下进行,否则极易发生严重排异反应。但即使是同胞兄妹,全相合概率也仅有25%,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全相合

实验室中生长出同神经连在一起的肠道组织

一项日前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几乎就像真的一样的肠道组织首次在实验室中被生长出来,并且成功植入小鼠体内。这一成就使人类距生长出肠道组织移植物更进一步,并且有望使患有炎症性肠病、克隆氏症和慢性便秘的人们从中受益。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Jim Wells及其团队通过将普通的皮肤或白血球细胞转变成一种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干细胞,生长出了肠道组织。通过为这些干

Diabetes Care:下降的CD34+干细胞数量可预测2型糖尿病病人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