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IT 2015:中国首次报告研究

2015-03-19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

第三部分 首次报告研究  8. 评估Parachute装置经导管左心室减容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组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者高润霖院士指出,中国的心力衰竭患者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2014年,Parachute研究在中国启动,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02240940)预计入组NYHA Ⅱ级至可行走Ⅳ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支持Parachute器械向中国食品药品

第三部分 首次报告研究
  
8. 评估Parachute装置经导管左心室减容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组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者高润霖院士指出,中国的心力衰竭患者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2014年,Parachute研究在中国启动,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02240940)预计入组NYHA Ⅱ级至可行走Ⅳ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支持Parachute器械向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报批。该研究主要终点是3个月时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降幅,其他关键终点包括功能性转归、生活质量和心脏超声图衡量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本次CIT大会上将公布该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9. 生物可吸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原发冠脉病变的临床评价:NeoVas首次人体研究
  
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为中国介入发展历程的又一个里程碑,已经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瞩目。药物洗脱可吸收支架是未来发展方向,此研究以及其他相关试验代表了心血管研究的前沿,但目前值得关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可吸收支架的辐射张力持续时间、药物释放动力学、药物洗脱多聚物降解动力学,以及支架释放后内皮化速度和炎症对损伤的反应等。多种支架已进入研发和临床研究过程。韩雅玲院士将报告NeoVas支架的首次人体研究结果。
  
10. 冠脉内注射低氧预处理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CHINA-AMI随机对照试验
  
骨髓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心肌梗死(MI)后改善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和减少瘢痕组织新的治疗手段。但近期的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并未观察到一致的心功能改善。因此,需探索新的方法以改善细胞移植疗效。CHINA-AMI研究旨在评价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低氧预处理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ST段抬高MI(STEMI)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将展示该试验结果。
  
11. 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重度心衰患者的效果
  
尽管去年SMPLICITY-HTN3研究结果的出台对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造成“滑铁卢”,但仍有很多专家认为,该治疗并不能因此而停止探索。动物实验显示,RDN能改善心力衰竭时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改善利钠利尿作用,改善左室功能,抑制心肌重塑,对于心衰的危险因素血压、血糖、心律失常等具有一定防治作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戴启明教授再次探索了该术式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12. 对比双对吻挤压和裙裤支架术技术治疗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DKCRUSH-III研究三年临床疗效
  
201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年会上公布了我国江苏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完成的DKCRUSH-Ⅲ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DK-Crush双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前三叉病变的效果优于Culotte术式,前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率相对较低。今年CIT年会上,陈教授将公布DKCRUSH-Ⅲ研究的三年临床疗效。
  
1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单根指引导管完成左冠、右冠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RAPID试验
  
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应用造影导管完成造影后选择指引导管进行介入治疗(PCI),专为桡动脉路径设计的单根多功能指引导管能同时完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减少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导管更换以及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等优点。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郭金成教授对该术式进行了安全性和可行性探索。
  
14.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预测(基于目测估计的)血管造影工具:目测版RESOLVE评分系统
  
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有多种多样。有针对多支病变的SYNTAX SCORE、临床评估冠心病ACS患者预后的GRACE评分等。RESOLVE评分系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基于阜外医院单中心数据库建立的评分系统,用于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预测。该系统已在阜外医院验证数据集中证明其有效性,还需通过不同数据集进一步验证。RESOLVE评分系统能否在临床应用中减少分支闭塞的发生,继续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及能否通过术者目测病变特点替代评分系统中的QCA计算结果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窦克非教授将展示该系统的最新成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38488, encodeId=a7e71e384882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9dd4e63c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I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763, encryptionId=a9dd4e63c4, topicName=CI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eabf34462441, createdName=12498877m109暂无昵称, createdTime=Sat May 16 23:13:00 CST 2015, time=2015-05-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IT 2015开幕式和全体大会

Opening of CIT 2015 and Plenary Sessions CIT2015开幕式和全体大会 8:00 AM-5:00 PM Friday, March 20, 2015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8:00 AM-5:00 PM Ballroom ABC, Level 1 一层宴会厅ABC      

CIT2015:大会秘书长徐波教授谈介入领域学术亮点

第十三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5)将于2015年3月19日到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经过十二年的锤炼,CIT作为“展示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原创研究成果平台”的意义日趋突出。在第13届CIT大会召开之际,大会秘书长、北京阜外医院徐波教授重申“合作(Cooperation)、创新(Innovation)、转化(Transition)”这一主题,并强调对这种“CIT精神”的解读和贯彻将延

CIT 2015:不能错过的12项中国原创研究精彩报道

第十三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5)将于2015年3月19日到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经过十二年的锤炼,CIT作为“展示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原创研究成果平台”的意义日趋突出。MedSci小编整理出此次大会上几项备受关注的中国原创试验,精彩不容错过!与MedSci携手,关注中国临床研究进展! 1来自中国的最新临床试验 1、对比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植

CIT 2015:大会有哪些酷炫的介入新技术与新器械?

CIT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引入创新性技术并且推动其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CIT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技术?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生物可吸收支架(BRS)、药物涂层球囊(DCB)、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经皮心室重建术(PVR)、左心耳封堵等将一一亮相。CIT俨然已成为一场展示介入新技术和新器械的盛宴。❤ PVR(03月20日 星期五 4:00 PM-5:00 P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