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引领变革!首个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为临床应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提供新选择

昨天 ichone 网络 发表于陕西省

我国抗CRE感染治疗领域也迎来重要创新突破: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瑞来巴坦正式在华获批,不仅为临床应对CRE治疗挑战带来创新选择,更为遏制耐药局面注入动力。

刚刚结束的“2024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以“教育、倡导、立即行动”为主题,号召社会各界立即行动,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共同遏制微生物耐药。其中,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关键优先级病原体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RE)更是成为各方关注重点。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整体耐药形势稳中向好,但CRE的发生率仍在持续上升,对临床诊疗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抗CRE感染治疗领域也迎来重要创新突破: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瑞来巴坦正式在华获批,不仅为临床应对CRE治疗挑战带来创新选择,更为遏制耐药局面注入动力。

警钟长鸣:CRE感染现状严峻,临床治疗期待更优解

CRE,作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难治性对手”,近年来其威胁日益凸显。据2023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数据显示,以产KPC为主要耐药机制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已从2005年的3.0%,上升至如今的30%。

更令人担忧的是CRE感染的高病死率。CRE感染多发生于罹患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后患者病情相对较重——总体住院死亡率更是高达46.2%。

“具有‘双高’(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特征的CRE感染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医疗系统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的肖永红教授直言道,CRE等耐药菌的感染显著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成本。

同时,肖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我国临床在抗CRE感染治疗中所面临的两大主要困境,诊断技术滞后(快速诊断手段匮乏,难以精准指导用药),现有治疗方案存在局限(现有的治疗方案选择单一,易诱发耐药且疗效受限;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临床亟需创新抗菌药物“破局”,以更高效地应对CRE感染挑战。

重磅登场:首个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华获批

2024年12月1日,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获批。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加入的瑞来巴坦可显著降低包括产ESBL、KPC、AmpC、OXA菌株在内的肠杆菌目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恢复这些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

多位专家对未来CRE临床的诊疗策略提升与格局变革寄予期待。

肖永红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多样化抗菌药物对防控细菌耐药性和精准治疗患者至关重要。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获批为CRE感染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选择,将助力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的持续优化。

陈德昌教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覆盖多重耐药机制,对以CRE为代表的病原微生物展现出优异的疗效。我们期待其获批后能够早日应用临床,让更多的重症患者从这中获益。

胡豫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中国的获批,为血液科医生应对CRE感染提供了新武器。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抗CRE感染的治疗手段,也有助于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成功率,为血液科重症感染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童朝晖教授(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中国的获批为我国呼吸和重症医学领域的应对CRE感染开辟了新的治疗策略,这一临床医生的治疗利器有望为CRE感染患者带来长生存的福音。

唐可京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应对CRE耐药菌不仅需要强化AMS和防控措施,同时也需要抗菌药物的不断创新。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获批将为CRE感染治疗提供新手段,为优化AMS注入新动力,助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CRE感染的治疗难题长期困扰着临床实践,而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获批无疑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新药只是解决问题其中一步,我们也期待在AMS的框架下实现其合理应用,同时结合诊断技术的优化,多学科的紧密协作,为抗击耐药菌感染构建更完善的医疗体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