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升高,除了肺栓塞,这些病 99% 的医生都想不到!
2022-07-11 刘少飞 刘少飞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简单而言,D-二聚体就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纤维蛋白是一种血液里存有的蛋白,跟凝血和血栓有强关联性。健康人血液中有低水平的D-二聚体,但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手术、肿瘤、感染及组织坏死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哪些情况D-二聚体水平升高?
引起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疾病,除了我们熟知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如前者包括急性肺栓塞(AP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脑静脉(窦)血栓症(CVST)等;还有非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这其中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动脉瘤破裂、脑卒中(CV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此外,高龄、近期手术/创伤和溶栓治疗等情况下,D-二聚体水平会也升高。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1) 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及抗凝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含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一系列血栓性疾病。
研究证明,DVT和P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临床检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对阈值进行调整:50岁以下的人群以500 μg /L作为阈值,50岁以上则以5000 μg /L作为阈值。同时,临床也常用威尔斯评分和日内瓦评分来调整阈值:根据评分将患病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种概率,中高概率的患者仍采用500 μg /L作为阈值;低概率的患者则采用1000 μg /L作为阈值。研究发现,D-二聚体阳性的VTE患者,其复发率是阴性患者的2倍,男性是女性的2倍。停止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阳性性患者复发风险为15-18%,而阴性患者的复发风险为8-10%。
2) D-二聚体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病理过程。临床上,血栓形成与出血均可引起DIC。D-二聚体在DIC早期就显著升高,随病程发展,D-二聚体持续升高10倍甚至100倍以上。在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DIC专题委员会的诊断标准中,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必备条件。
3)D-二聚体与心脑血管疾病
D-二聚体在很多心脑血管临床疾病中均会升高,如心房颤动、脑梗死、心搏骤停等。在预测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研究中发现,D-二聚体升高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概率呈正相关。并且,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脑卒中范围呈正相关。在对男性老年心房颤动无脑卒中患者的随访中发现,D-二聚体高水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一项研究指出,D-二聚体水平不仅可以作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复苏后预后不良的单独预测指标,还可以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
4)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癌组织本身可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并和肿瘤侵袭与转移特性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恶性肿瘤患者都伴有D-二聚体升高,尤其是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的患者。目前,临床逐渐形成的认识是当无典型症状的患者出现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存在。国外一项前瞻性研究提出,检测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能够帮助恶性肿瘤相关血栓患者确定最佳的抗凝治疗持续时间。
5)D-二聚体与妊娠
在正常妊娠期间,大约26. 7%的孕妇会有D-二聚体轻度升高,妊娠Ⅲ期达到高峰,分娩后降至正常。与健康孕妇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对妊娠周期先兆子痫临床研究发现,先兆子痫的孕妇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并且,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对早产、过期妊娠的风险具有评估价值,也与妇女体外受精失败率成正相关。
6) D-二聚体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8版)》提出:新冠肺炎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少患者CRP和血沉升高,PCT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7) D-二聚体与2 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都显著升高。并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指标均明显高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会直接影响纤维蛋白原指标和 D-二聚体检验结果。所以在临床上,D- 二聚体可以作为诊断患者糖尿病、肾病的病情程度的检验指标。
8) D-二聚体与支原体肺炎(MMP)
严重的 MPP 常伴随 D- 二聚体水平升高,并且重症 MPP 患者 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当 MPP 病情严重时,局部会出现缺氧、缺血和酸中毒,再加上病原体的直接侵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形成高凝状态,形成微血栓,同时机体内的纤溶、激肽和补体系统也相继被激活,导致 D- 二聚体水平升高。
9) D-二聚体与过敏性紫癜(AP)
AP 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和血小板功能增强,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AP 患儿 D-二聚体升高常见于起病 2 周后,并且不同临床分期之间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反应了其全身血管炎症反应的范围和程度。此外,它还是一个预后指标,D-二聚体持续高水平,病情常迁延不愈,易发生肾损害 。
SLE 患者体内存在凝血 - 纤溶系统异常,且疾病活动期凝血 - 纤溶系统异常更加显著,血栓形成的倾向较明显;当疾病缓解时,凝血 - 纤溶系统趋于正常。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 D-二聚体水平,都会显著升高,并且活动期时患者的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
D-二聚体阳性的结果说明?
D-二聚体检测阳性显示当前机体内含有异常的高水平的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会提示临床医生机体内有重要意义的凝固(血栓)的形成和衰减,但它无法提示形成的特定的位置或原因。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由于VTE 或DIC, 但也有可能是由于近期的外科手术,外伤或感染。D-二聚体水平升高同样可见于肝脏疾病,妊娠,痉挛,心脏疾病和一些癌症。
D-二聚体检测的局限性在哪里?有哪些影响因素?
D-二聚体作为一种辅助检测被推荐。但不能作为用于疾病(尤其是DVT和PE)诊断的唯一标准。抗凝治疗能引起D-二聚体的假阴性。D-二聚体浓度升高可见于老年人,假阳性可见于风湿因子水平升高的患者。还有一些物质,如高甘油三脂,脂肪血症和胆红素以及不正确的采集和操作造成的溶血都会造成假阳性。
[1] 王琨, 赵常新, 张英, et al. 联合检测血浆脂蛋白A2,D-二聚体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价值[J]. 中华医学会,2017, 24(4): 522- 525.
[2] Jara-Palomares L, Solier-Lopez A, Elias-Hernandez T, et al. D-dimer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to predic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ecurrence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anticoagulation for 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J]. Br J Cancer, 2018, 119(8): 915-921.
[3] Yuan X, Gao Y, Zhang M, et al. Association of maternal D-dimer level in late pregnancy with birth outcomes in a Chinese cohort[J]. Clin Chim Acta, 2020, 501: 258-263.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8版). 国家卫健委. 2020, 8.
[5] 王淑英, 王贞美. D-二聚体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J]. 临床研究, 2018, 8(13): 9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二聚体#
87
#D-二聚体#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