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PNAS:氯喹具有治疗帕金森病作用

2015-07-20 孙学军博客 科学网博客园

新加坡与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两种使用数十年的抗疟疾药物,有望成为帕金森症患者可使用的新疗法。医疗界目前没有任何可以有效延缓病状,或完全根治帕金森症的方法。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科研人员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麦克莱恩医院科研人员进行的动物实验发现,两个已经具有好几十年应用历史的抗疟疾药物氯喹(chloroquine)和阿莫地喹(amodiaquine),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细胞,保护黑质神经元产生多巴胺

新加坡与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两种使用数十年的抗疟疾药物,有望成为帕金森症患者可使用的新疗法。医疗界目前没有任何可以有效延缓病状,或完全根治帕金森症的方法。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科研人员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麦克莱恩医院科研人员进行的动物实验发现,两个已经具有好几十年应用历史的抗疟疾药物氯喹(chloroquine)和阿莫地喹(amodiaquine),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细胞,保护黑质神经元产生多巴胺(dopaminergicneurons)的能力。

帕金森病是因为人脑的多巴胺神经元逐渐死亡而致,这些神经元主要负责运动的协调,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大脑功能会逐渐退化,反应也会变得迟钝,动作缓慢,肢体会抖动。

目前,全球有约10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症。随着人口老化,发病率预计将会增加。这份研究报告刚在2015年6月29日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尹镐涉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学)

该研究基本思路是根据脑干黑质细胞存在孤儿核受体Nurr1,这种受体和肿瘤和炎症发病存在密切联系,而炎症在帕金森病理生理学过程十分重要,因此假设这种受体的激动剂能产生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按照这个思路,研究发现两种抗疟疾药物氯喹(chloroquine)和阿莫地喹(amodiaquine)能通过配体结合区刺激Nurr1发挥转录活性,重要的是能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产生基因调节作用,发挥对抗帕金森病的效应。

氯喹曾经是历史上唯一的抗疟疾药物,1944年开始正式应用于临床,最初用来治疗疟疾,以后用途逐渐扩大。1951年,用于治疗氯喹类风湿关节炎。氯喹等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如哌喹,氨酚喹等)主要对疟原虫的红内期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

原始出处

Chun-Hyung Kim, Baek-Soo Han, Jisook Moon, Deog-Joong Kim, Joon Shin, Sreekanth Rajan, Quoc Toan Nguyen, Mijin Sohn, Won-Gon Kim, Minjoon Han, Inhye Jeong, Kyoung-Shim Kim, Eun-Hye Lee, Yupeng Tu, Jacqueline L. Naffin-Olivos, Chang-Hwan Park, Dagmar Ringe, Ho Sup Yoon, Gregory A. Petsko, and Kwang-Soo Kim.Nuclear receptor Nurr1 agonists enhance its dual functions and improve behavioral deficits in an animal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PNAS 2015 112 (28) 8756-8761;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une 29, 201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55755, encodeId=07931855e55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32014428f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NA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428, encryptionId=f32014428fc, topicName=PNA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8e964, createdName=drwjr, createdTime=Tue Apr 12 18:54:00 CST 2016, time=2016-04-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04-12 drwjr

相关资讯

Nature Neuroscience:帕金森病的关键致病因子

在研究大脑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时,一个由Ludwig Stockholm所长Thomas Perlmann领导的团队发现,发育机制的损坏是如何改变帕金森疾病中最受影响的神经细胞的。他们也解释了,多大的损坏可以在这些神经内源的,管家的过程中,引起致死性的功能障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最近一期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这项工作用了近4年的时间来完成,包括了一项精致地靶向操控老鼠基因

多巴治疗下的创意涌动:换个角度看帕金森病

近年来有多个研究报道称,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治疗后,其艺术创造力剧增[1]。Achinoam Faust-Socher等将其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创造力的文章于2014年发表在ANN NEUROL杂志上,并探讨了这种创造力是否与冲动控制障碍一样是多巴治疗的并发症[2]。 他们对27例接受多巴受体激动剂和/或左旋多巴治疗的右利手帕金森病患者和27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认知、

Plos Medicine:可控风险因素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关联

全球存在大约四千万老年痴呆症患者,而且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会有1.5亿老年痴呆患者。这些老年患者往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交流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在这些老年痴呆患者中,最常见的是阿尔兹海默症(AD),大约占到60%-70%。研究者们一直在试图寻找AD的成因,尤其是那些可能的可控风险因素,因为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能可以降低AD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发行了几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例

中国一天一次的抗帕金森病治疗药物获批上市

一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抗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普拉克索缓释片正式在我国上市,为我国抗帕金森病疾病领域带来首个一天一次的治疗方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表示:普拉克索缓释片的上市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每天只需一次药,治疗更轻松方便,它将使患者更容易坚持长期规范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疾病症状,轻松自如地

帕金森病2014回顾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病机制未明,临床缺乏有效的早期预警、诊断及治疗手段。这也是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在2014年对该病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发病机制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作为PD的主要发病机制,一直倍受关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HOX)和线粒体作为氧化应激的产物活性

Nature:这么牛?单一蛋白就可引发帕金森疾病及多系统萎缩症的发生

许多神经变性障碍都是由名为α-突触核蛋白的单一蛋白的集聚而引发,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y of Antwerp)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揭示了这些聚集物的结构及形状,同时研究者还发现这些聚集物可以决定个体是否患帕金森疾病或多系统萎缩症。典型的神经变性疾病就是大脑细胞间交流被打断同时还会引发特殊大脑区域出现细胞的缺失,对于某些大脑疾病而言这种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