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J Hepatol: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李清合作揭示肝细胞癌代谢免疫调控新靶点

2025-03-31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表明eIF3f通过重塑肝细胞癌中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促进肿瘤恶性。

脂肪酸代谢与肝细胞癌(HCC)密切相关。阐明影响HCC脂肪酸代谢的分子对于发展精确治疗是重要的。然而,阐明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子机制具有挑战性

2025年3月26日,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及李清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在线发表题为“eIF3f promotes tumour malignancy by remodelling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eIF3f通过重塑肝细胞癌中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促进肿瘤恶性。

该研究表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单位f (eIF3f)在HCC组织中上调,并与不良预后相关。eIF3f通过K48连接的去泛素化作用直接与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4 (ACSL4)相互作用并使其稳定,促进脂肪酸生物合成(FAB)和肿瘤恶性。肿瘤微环境中脂肪酸水平的增加间接减少了CD8+T细胞的浸润。此外,磷酸化的eIF3f增强了eIF3f和ACSL4之间的相互作用。综上所述,靶向eIF3f-ACSL4-FAB轴可以减缓HCC恶性肿瘤并增强抗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疗效,这表明eIF3f是HCC精确治疗的潜在靶点

图片

肝癌是第六大常见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CC)约占这些病例的85%-90%。因此,需要对HCC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类器官模型作为患者肿瘤组织的体外延伸,模拟细胞发育并扩大细胞数量。这种新兴技术已用于各种癌症,包括肝癌、神经胶质瘤、乳腺癌和胃肠癌。类器官技术允许长期体外培养和体内表型的真实再现,从而反映原发性肿瘤的各种特征。重要的是,由于类器官的干细胞和可塑性,它们可以保留原发性肿瘤的基因表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肿瘤细胞的进化和亚克隆结构,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遗传变化。因此,类器官模型为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持。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过程的核心动力。脂质代谢在肝细胞中非常活跃,并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脂肪酸代谢(FAM)是脂质代谢的关键组成部分,与肝癌相关。增加FA生物合成(FAB)和脂质积累可以促进生命活动,如HCC细胞的增殖。然而,考虑到细胞代谢网络和FAM的复杂性质,阐明肿瘤细胞中FAM的分子机制仍然具有挑战性。

图片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Journal of Hepatology)

在这里,研究人员发现eIF3f在HCC上调,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eIF3f与ACSL4相互作用并稳定ACSL4,从而促进FAB。此外,脂肪酸水平的增加减少了CD8+ 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这些发现对HCC治疗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eIF3f抑制结合抗PD-1治疗在小鼠模型中显著提高了抗肿瘤疗效,为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益处。

参考信息:

https://www.journal-of-hepatology.eu/article/S0168-8278(25)00206-5/fulltext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436, encodeId=29c322584368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5570843999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脂肪酸代谢#</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TopicDto(id=84399, encryptionId=55708439990, topicName=脂肪酸代谢)],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r 30 21:26:57 CST 2025, time=2025-03-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学术前沿|Hepatology:首次建立多灶肝细胞癌单细胞组学图谱

该研究利用外显子组和单细胞转录组等手段解析了mHCC不同亚型的肿瘤异质性及肿瘤微环境(TMEs)异质性,绘制了mHCC的单细胞组学图谱,并表征了IM和MO中不同的肿瘤微环境。

读书报告 | 癌周围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交叉呈递削弱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 (HCC) 通常在炎症性肝脏中发展,因此肿瘤部位的炎症环境可显著影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效果。

Br. J. Anaesth.:动脉内注射利多卡因可改善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对于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以及接受铂类药物治疗的亚组患者,动脉内注射利多卡因可能会改善其长期生存。本研究强调了在癌症患者中联合使用利多卡因和化疗药物的潜在抗肿瘤益处。

指南推荐|2024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管理

肝细胞癌(H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构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Acad Radiol:MAFLD/MASLD显著增加肝癌发生风险,但对肝癌术后预后无显著影响

MAFLD/MASLD不仅显著提高了慢乙肝患者的肝细胞癌发生风险,而且在普通人群中也有类似的影响。虽然MAFLD/MASLD对肝细胞癌术后生存期并无显著影响

特别关注|中药调控免疫细胞的抗肝细胞癌作用

本文就免疫细胞通过免疫抑制途径参与HCC进展的机制以及中药的调控作用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HCC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European Radiology:深度学习助力CT诊断,肝切除术后不良结局的有力预测工具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器官分割方面的进展使得能够自动测量脾脏体积,并且脾肿大的诊断已发展为基于考虑年龄、性别和身体大小等因素的个性化参考区间。

学术前沿|J Hepatol:TGM2介导的组蛋白血清素化通过MYC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究发现,TGM2 可预测肝癌预后,其核定位形式经 H3Q5Ser 修饰激活 MYC 通路促肝癌进展,抑制 TGM2 转谷氨酰胺酶活性可抑制肝癌,还能与索拉非尼协同。

陈敏山教授:HCC辅助治疗的未来,路在何方?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一篇述评文章,探讨了过去十年辅助治疗研究阴性结果的潜在原因、启示,以及对HCC辅助治疗的展望。

Nature: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利用溶瘤病毒VG161治疗难治性肝细胞癌!

该研究揭示了溶瘤病毒VG161在难治性肝癌中的作用。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