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简报,确诊2200万,病毒“复阳”很常见,但不必可怕
2020-08-1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据Worldometers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18日06时40分,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达2198万例,新增180,773例至22,004,331例,死亡病例达77万例
据Worldometers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18日06时40分,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达2200万例,新增180,773例至22,004,331例,死亡病例达77万例,新增3,806例至776,558例,康复14,768,691例。其中美国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达560万例,新增37,146例至5,608,561例;死亡病例达17.3万例,新增486例至173,613例。全球确诊病例超过10万例的国家增至28个,玻利维亚成为最新一个超过10万例确诊病例的国家。此外,埃及、以色列和乌克兰的确诊病例已突破9万。昨日报道:8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简报,确诊超2181万,儿童感染率高,病毒出现大量新的变种
全球首个新冠疫苗大规模生产了!上海人最快能在年底彻底摘下口罩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乐观估计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最快或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马来西亚发现“变异新冠病毒”,传染性提高10倍,当前疫苗或无效
近期,多国通报发现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其中马来西亚确认了4例D614G变异毒株。这一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8月16日,马来西亚宣布,在三名来自吉打州和一名柔佛州的新冠患者体内发现D614G突变毒株。马来西亚医学研究所发现:这种突变毒株的传播速度是最开始发现毒株的10倍。倘若出现超级传播者, 则意味着即使研发出了疫苗,对某些变异病毒还是无效的,防疫难度无比巨大。
据介绍,这4例患者分属两个感染群,马来西亚卫生部门已采取措施控制住这两个感染群的传播。目前,马来西亚卫生部门还在检测是否有更多变异毒株病例。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8月15日报道,印度当地研究人员在东部奥里萨邦发现了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
据报道,做出这一研究结果的团队来自新德里的基因组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CSIR-IGIB)以及奥里萨邦首府布巴内什瓦尔的医学研究所和SUM医院。该研究团队的首席研究员达斯博士(Dr. Jayashankar Das)表示,研究团队对包括752个临床样本在内的1536个样本进行了测序,最终首次在印度报告了两个新的病毒谱系。报道称,研究团队发现了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变种。达斯还补充说,了解新冠病毒的详细特征对于治愈新冠肺炎患者很有帮助。这项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新冠毒株的脆弱性,以及印度东部,尤其是奥里萨邦的病毒变异动态。
据7月3日《细胞》杂志的一篇研究显示,29%的新冠病毒样本都出现了D614G的变异,带有该变异的病毒早已在欧洲及美洲传播,并且感染细胞的能力较前增强。而三天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谈在谈到这“29%新冠病毒样本现D614G变异”时表示,“目前的证据还无法证实D614G突变病毒株的毒性更强,而且D614G突变不太可能对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的疗效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疫情逐渐进入深水区之际,后续还会有较多的不确定性,还需要更多实验验证和监测变异现象”。
越南:发现新冠病毒新毒株,传播速度更快
7月底,总理阮春福已发出警告,新一波疫情与3月的疫情不同,越南每个省每个城市都有感染风险。
虽然传染来源不明,但越南政府已指出本轮疫情中的病毒毒株有别于3月,传播速度更快。当地科学家推测,新毒株来自海外。
美国儿童新冠感染病例持续增长或因新突变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美国儿童新冠感染病例持续增长。最新研究显示,儿童与成人相比,其病毒的载量可能相同或更高。此外,儿童的住院率正在上升。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在想尽办法呼吁学校复课。特朗普的女婿、白宫顾问库什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担心在新冠疫情期间将自己的孩子送回校园,“因为儿童死于流感的机会是死于新冠病毒的六倍……我不认为那是风险”。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德菲尔德就曾发出警告,如果不遵守疫情防控措施,美国将在今年秋季迎来公共卫生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目前疫苗对突变可能仍然有效
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教授、上海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王颖表示,“公众其实不必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感到恐慌,这些变异造成目前研发疫苗失败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从目前正在研发的疫苗类型来看,如果是灭活病毒疫苗,灭活病毒上所含有的表位数量众多,足以导免疫保护作用;如果采用的是病毒关键蛋白作为候选疫苗靶蛋白,那么需要对这些突变的位点做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会让在研疫苗失效。
据介绍,全球用于疫苗研发的靶蛋白基本上是两种——S蛋白(刺突蛋白)和N蛋白(核衣壳蛋白),这些蛋白免疫人群后,可以诱导产生免疫保护。以S蛋白为例,新冠病毒正是通过这种蛋白质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将靶标为S蛋白的新冠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S蛋白的抗体就会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与此同时,抗S蛋白的免疫记忆可以使免疫过的个体再次感染后,迅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阻止其进一步感染人体细胞,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特朗普向公众推荐了一款治疗新冠肺炎的药方——夹竹桃提取物
继消毒剂、羟氯喹后,特朗普又乱开药方——近日又向公众推荐了一款治疗新冠肺炎的药方——夹竹桃提取物。他鼓励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使用夹竹桃提取物来治疗新冠。
非洲和大洋洲:非洲累计确诊病例超111万 新西兰大选因疫情推迟
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非洲地区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10053例,累计死亡25356例。疫情最为严重的南非确诊病例已突破58万例。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8月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自4月份评估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航空业和经济的影响日益严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非洲和中东区域副总裁穆罕默德·巴克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破坏了非洲经济,使整个非洲大陆的空中交通几乎陷入停顿。这种停顿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十分严峻,数以百万计人们的工作和生计面临风险。为了非洲的经济复苏和未来的繁荣,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安全重启航空业。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17日宣布,将原定于9月19日举行的大选推迟四周至10月17日举行。阿德恩强调,疫情是全球范围内的新常态,人们要适应疫情形势下的许多改变。
时隔5个月,菲律宾内政部长新冠检测“复阳”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17日报道,菲律宾当地时间周一说,该国内政部长阿诺在近日进行的新冠病毒检测中结果呈阳性。据悉,阿诺5个月前曾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负责领导菲律宾应对疫情的阿诺说,自己在上周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并且15日进行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阿诺曾在3月份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但当时未出现任何症状。
菲律宾卫生部副部长韦尔吉雷说,专家正在分析阿诺出现的症状、之前的阳性检测以及化验报告以判断此次阳性的检测结果是否为第二次感染病毒
出现“复阳”并不可怕
王贵强此前提到,在我国初步数据中,总体来看,“复阳”人群比例不是特别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说过,只要身体出现足够的抗体,一般这些治愈病人不会再感染。
钟南山认为,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检测到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而一般来说,核酸片段没有传染性。一些学者曾对“复阳”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没有培养出活病毒。
“复阳”可能与转阴周期长有关,并非新冠肺炎特例。林江涛表示,和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相比,很多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的过程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比如手足口病治愈3个月或半年以后,再做核酸检测时会有少部分孩子呈阳性;H1N1流感病毒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另外,“复阳”可能涉及核酸检测灵敏度的问题。王贵强表示,“复阳”可能是因为检测的敏感性不够强,比如低病毒水平、低病毒载量的时候,上呼吸道标本就可能查不到。再检测时,有可能查到病毒。在科技部支持下,提高核酸检测敏感性的研究在不断深入。
王贵强称,有个别病人,比如重症、危重症老年病人,由于有基础病或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持续阳性或者“复阳”。
张文宏:下阶段不会出现疫情蔓延和大暴发风险,复阳是非常常见的
张文宏结合广大职工群众最关注的疫情发展与防控的成效,以专家的视角就“单位防疫工作常态化”“职工日常个人卫生、防疫工作”等方面,为大家做深入剖析并耐心地解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
张文宏认为,下一阶段中国不会出现疫情蔓延,不会出现疫情大暴发风险。全球在复工复产以后,会出现疫情反弹,中国会面临输入性风险。在未来的半年里,无论疫苗是否出来,全球蔓延之势会继续。我们的策略不会改变,目前的医疗卫生系统还将继续保持极端的警戒水平,社区保持高度的工作状态,隔离点、海关、防疫都是一样,“区别在于大家开始过上正常日子,戴上口罩可以去逛街,可以吃东西,可以去‘瞎白相’(上海话,意思是出去玩耍)。”
张文宏特别提到了前几天一个外地来沪的复阳病人。“这个把大家都吓得不轻,我特地第二天查房把这个病人的病历调出来,一看,他已经连续三个月以上是阴性。这次在上海被查出阳性,也说明上海的核酸检测是极为认真的,棉签戳得很深,在里面还要刮几圈,这个时候就会把一些在留在里面的死掉的病毒残渣刮出来。这些核酸不具备传染性。”
“所以我今天趁这个机会告诉大家,如果再出来一个复阳的病人,大家不要一惊一乍好不好?不要紧的!”张文宏解释道,复阳是非常常见的,核酸检测再次出现阳性的情况,和不同时间的采样有关系,关键是隔离的时间要够长。这个病毒隔离4个星期以上,如果免疫功能正常了,哪怕是核酸阳性,它的传染性基本上微乎其微。
比较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SARS疫情的相关情况后,张文宏坦言,这次控制新冠疫情,是中国历史上控制传染病难度最大的一次,但在2个月内控制住了。他说,大多数国家的医生是个体劳动者,他们受雇于不同的医疗机构,而中国医务工作者是一个集体,在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下,中国的医务工作者能够发挥很多国家医生难以甚至无法发挥的协同作战精神。
张文宏同时透露,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26个疫苗进入了临床研究,6个进入最后阶段,即进入三期临床研究,其中3个是中国的,所有研究结果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出来。中国将与世界同步,中国将等三期临床研究结果出来后再接种。
新冠病毒颗粒可以漂浮在离病人4.8米远的地方,1米的社交距离是否足够?
上个月,全球239名科学家联名致信世卫组织,要求世卫组织改写新冠病毒防护指南,承认新冠病毒能够通过空气传播。但直至目前,关于空气中的液滴(或气溶胶)在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中扮演了多大一部分的角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这些飞沫不仅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而且实际上具有传染性。
研究人员从两名冠状病毒患者的病房中采集了空气样本,其中一人感染了活动性病毒。空气样本显示,在离躺在床上的病人7英尺到16英尺(2到4.8米)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这一距离远远大于公共卫生专家建议的6英尺。更重要的是,这个房间之前已经配备了安全措施,比如每小时换6次空气和紫外线灯。
研究人员使用活病毒气溶胶采样器,扩大雾化的病毒颗粒以捕获它们,然后对它们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距离患者7到16英尺(2到4.8米)的地方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了能够感染的活病毒。
结果在空气样本中发现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与活动性感染患者的拭子中发现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相同。
一些专家表示,这是气溶胶传播危险的明确证据,包括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的工程学教授Linsey Marr博士。
不久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才声称,只有在医院使用喷雾器和吸痰进行医疗程序时,才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冠状病毒。上个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携带传播。
但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英国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 England)等机构中,仍有许多专家对气溶胶的作用不以为然,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的飞沫上。
研究小组表示,新的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因为目前限制冠状病毒传播的最佳做法是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和洗手。然而,在室内环境下,诸如保持6英尺的距离等措施对防止气溶胶传播很可能没有帮助。
作者称,鉴于目前病例激增,要帮助遏制COVID-19大流行,就像其他科学家最近提出的那样,需要对新冠气溶胶的控制措施提供明确的指导。
当呼吸道飞沫产生小于五微米的微粒时,气溶胶传播就发生了,它们比花粉微粒还小。这些气溶胶可以被吸入,如果吸入足够多的载量,就有能力引起感染。
就传播而言,这种方法比飞沫更危险,但可以通过避免拥挤的室内空间来减少。
该研究发表在预印网站medRxiv.org上,研究小组从佛罗里达大学健康医院有两名新冠患者的房间中收集了空气样本。其中一名患者是主动感染,而且没有接受过世卫组织声称是气溶胶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的医疗程序。
世卫组织本月初也警告称,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程度可能被低估了。埃瑞奥特-怀亚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表明,大大小小的液滴都能在空气中传播相当长的距离——而且并不总是按照气流可预测的方向。
此前,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在接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采访时承认,关于新冠病毒如何在空气中传播还有很多未知之处,而他自己需要“研究”有关大飞沫可以传播超过6英尺的论文。
在苏格兰的赫瑞瓦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大颗粒还是小颗粒,在咳嗽或呼吸的人身上都能向不可预测的方向传播很远。他们指出,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气溶胶的传播细节,将有助于“为产生气溶胶的程序提供安全指南”。
较大的飞沫很容易被防护装备(如口罩和面罩)捕捉到。但更小的液滴可能会穿透某些形式的个人防护装备,需要更细致严格的举措来防范这种危险的情况。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
103
👍🏻
0
👍
122
👍
115
好
137
防不胜防
52
划重点——上海人最快能在年底彻底摘下口罩#新冠肺炎#在
74
好
60
夹竹桃?
51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才能消失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