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新药研发概况分析
2013-07-05 MedSci MedSci原创
创新型新药的开发一直都是各个公司关注的焦点。当前,随着新药研发难度和成本的逐渐增加,以及各主要疾病领域(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等)产品竞争的愈发激烈,使得制药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的产品投入——产出比日渐下滑。选择何种产品开发模式,以及关注哪些疾病治疗领域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增加产品盈收回报,也成为业内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公
创新型新药的开发一直都是各个公司关注的焦点。当前,随着新药研发难度和成本的逐渐增加,以及各主要疾病领域(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等)产品竞争的愈发激烈,使得制药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的产品投入——产出比日渐下滑。选择何种产品开发模式,以及关注哪些疾病治疗领域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增加产品盈收回报,也成为业内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公司对仍处于活跃研发状态的在研项目进行了数据统计,包括临床前项目、处于临床研究及注册阶段的项目、增加新适应症的已上市药物。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在研药物项目数量为10479个(2013年1月数据),与2012年的10452个(2012年5月数据)相比,仅有微小变化。
整体规模稳增
与2011年数据相比,2012年全球在研药物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7.6%,令人振奋的是,2011-2012年出现的这种增长势头仍在持续。由当前数据来看,期望全球新药研发规模出现进一步的大幅增长,可能有些不太现实;但整体来看,当前这种规模的不明显变化,可视为矫正性的规模收缩,或许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从2000年以来,全球在研药物市场规模一直保持逐步增长的态势。全球在研药物项目数量从2001年的5995个增长至2013年的10479个,年均增长率达4.76%。从历年趋势来看,10500这一水平似乎正在成为新的标准线,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在研药物规模不会出现显著的增加或变化。然而,总体规模的信息仅是从宏观上展现该行业的发展态势。通过对这些统计数字的细节分析,我们将会进一步确定这一平稳状态在多大程度上掩盖了全球在研药物市场规模和结构的新变化。
自2012年5月以来,全球在研药品项目规模总体上并未出现大的变化,尽管在研项目数量整体上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但处于Ⅱ期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在研项目数量均保持增长或维持现状,而这些产品也将是2013-2014年及之后潜在的市场进入者。Ⅰ期临床和临床前阶段的在研项目数量则出现了下降,而临床前阶段在研药物数据本身往往具有特别的不稳定性,数据常会受到不同数据披露模式的影响。
Ⅰ期阶段在研项目数量的下降可能是最有趣的,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数据表明,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间,全球Ⅰ期临床研究项目数量的下降,为过去6年中临床研究项目中首次出现。当然,说这预示着近年来临床研究项目增长态势的结束还为时尚早,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指标。
另外需要提及一个问题,这往往是需要注意的。数据显示着一个明显有悖于常理的现象:Ⅱ期临床项目数量往往会高于Ⅰ期临床项目数量。但是通常情况下,在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中往往会有一些项目会被终止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这是由于数据的快照特性造成的:由于药物通过Ⅰ期临床研究所需的时间往往会比较短,所以在任意时间段,更多的项目会处于耗时较长的Ⅱ期临床阶段。
2013年数据中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已上市但仍处于在研状态的药品数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态势。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试图通过增加产品的新适应症或使用其他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来延长其品牌产品的价值。例如,制药的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已在欧盟获批7种适应症,也正因为其在多个领域的出色表现,使得该药近年来稳居全球畅销药品排名的前列。
企业呈现多元变化
企业层面的分析主要根据目前报道的在研项目数量对业内企业进行排名,列出了产品数量排名居前25位的公司,即TOP25。2013年数据显示,(GSK)继续保持其排名第一的地位,其在研产品数量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并且远远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2012年,GSK在在研产品数量排名中取代了制药居排名首位。
2013年辉瑞制药的在研产品数量排名更是下滑了三个名次,位列第五位,而该公司对外表示其在进一步优化产品线。与辉瑞排名变化完全相反的是罗氏公司,其数量变化也是TOP25中增幅最大的公司;该公司的在研产品规模增长幅度并不是一个小部分,究其原因,在于Citeline公司已从2012年5月起开始将搭配诊断(CDxs)产品的数据纳入Pharmaprojects/Pipeline数据库,而罗氏公司正是CDxs产品研发的主要倡导者,该公司拥有44个CDxs产品。如果未将这些产品纳入统计范围,则该公司仍将保持排名第五的位次。
从排名情况来看,除了排序上稍微有些变动外,排名TOP10的企业基本未变。排名11~20位的企业变化情况也较小,反映出在大型制药公司中出现的大型并购活动较少。但是有趣的是,在2013年1月2日,雅培对其业务进行了拆分整合,将其已上市处方药并入一家新的公司——艾伯维(AbbVie),数据显示,该新公司拥有110个在研项目,而一些产品的最终归属仍未确定下来。而这种类似的业务整合现象,已在辉瑞等多家大型制药公司中出现,制药业正在与奶粉、兽药等其他健康产业相分离,并独立成为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
日本住友制药是今年排行榜TOP25中唯一的新进入者,其在2012年排名中未进入TOP25。该公司取代了日本三菱田边株式会社,而后者今年名列第26位。在TOP25中,日本制药企业就占据了7个席位。
尽管行业主导企业中出现微小变化不足为奇,但是与这些公司相关的一些指标还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的变化趋向。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TOP10制药企业中原研药品占在研药品总量的比例。
在2012年的数据统计中,该指标下降明显,已从2011年的13.4%下滑至2013年的11.2%。与此相对应的是,小型公司(指仅有1种或2种在研药物的公司)的数量再次出现了增长,这两个指标表明一种趋势正在业内延续:大型制药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的动作越来越谨慎,而小型制药公司或利基公司的参与也在逐渐增多。有趣的是,统计数据也表明,从制药研发领域退出的企业也在增加。尽管自2012年5月到现在已有308家新企业进入制药研发领域,增长势头强劲,但是研发企业的总量却并没有增加那么多。目前制药研发公司的总数达到了2745家,与2012年相比仅增加了40家。即使将本次考察时间缩短的因素考虑在内,从数据来看企业数量的增速也是放缓了。2011-2012年,该数据增加了13.3%,但在过去8个月中,增幅仅为1.5%。由于新进入公司数量的增幅并没有出现显著下降,因此唯一可得出的结论就是:与平常相比,更多的公司离开了制药研发领域。企业并购是有限的,因此看起来我们失去了许多由于项目不理想、项目需重新定位或项目失败等原因而离开的公司。
对于全球哪些制药研发公司正在消失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药公司总部所在国家的不同对在研项目的市场分布进行分析。北美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制药研发企业的数量,出现了小幅下滑。尤其是美国,近年来一直占据全球新药研发市场的最大份额,但是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占比为49%,跌破50%大关。从目前数据来看,新兴市场中研发公司的数量增长仍十分有限,亚太地区甚至出现了占比的下滑,尽管在该地区中,中国市场仍保持着9%的增长速度。
治疗领域细分化
与先前分析有所不同,从治疗领域和疾病情况来看,全球在研药物市场的变化则相对较小。可将在研药物按16种主要的治疗领域区分统计并进行分析(注:如果一种药物被用于多种治疗领域,则可能被多次统计)。从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与往年数据类似,抗癌类药物的增长速度仍然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2013年其增速相对比值接近于10,即:抗癌药物增速为2.47%,而行业平均增速仅为0.26%。而抗癌药物的市场占比,也已从2012年的29.5%增长到了2013年的30.1%,第一次冲破了30%的大关。与2012年数据相比,2013年神经疾病类药物和抗感染类药物数量几乎持平,而激素类和呼吸系统类等小领域则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与2012年出现的全线增长态势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此外,变化比较明显的是,生物技术类药物所占比例出现了小幅下降,已从2012年的26.7%下降到了26.2%,但是在2012年之前该类药物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增长态势。
一般来说,生物技术类药物可分为某些类别。例如单克隆抗体在过去5年中在生物技术类研发药物中的占比已从29.9%缓慢攀升至32.2%。类似的,在神经疾病类药物中,其亚类精神疾病类药物是值得关注的。数据显示,这类药物的数量自2008年以来基本维持不变,尽管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已从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的研究中退出。然而,在2008-2013年这同一时间段内,神经疾病类治疗药物的占比实际是出现了大幅下滑——已从26.2%下降至22.1%。与往年情况类似,将16个治疗领域的药物细分为225个治疗类别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两个最大的抗癌药物类别仍排在治疗类别排名的前两位,今年仍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态势。预防性疫苗攀升至第三位,其在2011年时也是排名第三位,在2012年下滑至了第五位。镇痛药和治疗药物分列第4、5位,在研项目数量有所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在Top 10中,认知增强类药物的研发数量出现了反弹。虽然在2012年中,又一例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治疗药物在研究后期遭遇了失败,但该领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领域,市场潜在的利益非常大,以致于药物研发的失败,只会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
出人意料的是,在Top 10排名之外,抗病毒类药物数量显示出了下滑态势,而基因治疗药物则重返进入Top25。基因治疗药物曾在2001和2002年位列排名第三位,之后排名持续下滑,去年更是完全退出了产品Top25排行榜。令人振奋的是,尽管该类别药物中获批品种数量非常有限,但是制药行业却并没有放弃对该行业的希望。事实上,西方国家批准的首个基因治疗药物Glybera,已由欧盟委员会(EC)于2012年11月批准,用于脂蛋白脂酶缺乏遗传病的治疗。
{nextpage}
进一步对在研药物的适应症进行统计,可以找到目前在研药物主要针对的适应症情况。对1164种疾病或适应症进行分类统计,可归纳出Top 25。从在研产品的适应症统计情况来看,仍是目前最应注意的疾病,结直肠癌取代前列腺癌成为排名第二的疾病。其他在研产品数量较多的适应症包括胰腺癌、卵巢癌和肾癌等疾病。HIV/AIDS感染是目前在研产品数量降幅最大的疾病类别,而去年排名第二的2型,排名已下滑至第四位。此外,先前提到的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的增长也在此处得到了显现,而帕金森病排名也有类似的提升。2013年唯一新进入Top25的适应症为流行性感冒,这表明的开发仍然是一个首要任务,尽管最后一次流感大流行发生在2009年。
从在研药物的作用机制来看,目前排名居前五位的作用机制包括免疫刺激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和刺激剂。从进入资料整理阶段(指的是处于注册前/注册/上市阶段)的药物所占比例,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每一种策略的成熟度水平。当然,可能很多药物的确切作用目标仍未确定,但可以表明很多药物在其分子水平的作用被揭示之前已进入开发阶段。
从数据来看,在作用机制Top 20中,蛋白激酶抑制剂、免疫刺激剂、细胞凋亡刺激剂进入研究后期的产品比例相对较低,不足10%,提示对这些作用机制药物的开发需谨慎对待。
从药物作用的蛋白靶标来看,μ-阿片受体再次荣登排名榜首位,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排名前移至第二位,尽管与去年相比,其在研产品数量仅增加了3个。在领域,作用于胰岛素受体的药物数量增加了,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却下降了。从数据来看,在研产品数量增幅最大的蛋白靶标在癌症领域,为erbB2(HER2)受体,这是一种普通的乳腺癌靶标,作用于该目标的在研药物数量增长了26%。
截至2013年初,在研药物作用的靶标数量已增长至2473个,这意味着在过去8个月中,有89种新靶标首次被识别。平均月度发现靶标数量低于之前12个月的值(15种/月),仅为11种/月。难道这意味着药物创新速度正在放缓?在短期时间内下这样的结论未免有些牵强,因为2011-2012年的增长率明显高于长期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该指标应当引起行业密切关注。此外,今年处于在研状态的靶标总量为1416个,比2012年5月的1404个稍高,这可能也是靶标问题没有立即引起人们注意的一个原因。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研发#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