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胃癌诊断现状:有差距,需弥补
2011-10-16 李兆申 中国医学论坛报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胃癌者约占全部肿瘤死亡者的1/5。胃癌术后生存期长短是评价胃癌诊断水平的重要指标,生存期长短与胃癌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95%,晚期胃癌则为40%。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很低,一般为5%~10%,而日本高达80%,韩国也达到40%。如何提高我国的胃癌早期检出率是提高我国胃癌诊治水平的关键。在本期及9月29日的《消化·肝病周刊》,我们分两期刊登我国部分学者对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胃癌者约占全部肿瘤死亡者的1/5。胃癌术后生存期长短是评价胃癌诊断水平的重要指标,生存期长短与胃癌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95%,晚期胃癌则为40%。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很低,一般为5%~10%,而日本高达80%,韩国也达到40%。如何提高我国的胃癌早期检出率是提高我国胃癌诊治水平的关键。在本期及9月29日的《消化·肝病周刊》,我们分两期刊登我国部分学者对早期胃癌诊断方面的认识及所获得的经验,与广大读者分享。
日本早期胃癌发现率很高、治疗效果很好的原因
● 日本每年约完成1500万例内镜检查。日本人口为1.2亿,也就是说,在日本,每年每8人就有1人接受1次内镜检查。
● 在日本,内镜设备已经普及,83%的内镜设备配置在病床数小于20张的诊疗所。
● 日本中小规模的医疗机构完成了超过半数的消化内镜诊疗例数,特别是病床数小于20张的诊疗所完成了36%的内镜例数。
● 在日本,40岁以后都会至少接受1次胃镜检查,此后还要定期接受胃镜检查。
● 日本政府早就把胃镜体检项目纳入相关的法规保障之中,将其作为一项社会福利免费向市民提供服务,并督促其实施。
● 在日本,内镜检查以上消化道检查为主,50%的消化内镜检查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在日本,50%的早期胃癌患者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在全球,胃癌居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发病人数每年达90多万,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地区。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男性和女性胃癌发病率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远低于日本
对于胃癌,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早期胃癌生存率可达90%。
1970-1990年,我国大多数医院早期胃癌手术率<5%;1990-2000年,国内部分三级医院胃癌手术中,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为 5%~10%;2000年以后,部分医院早期胃癌诊断率达15%;而日本1975年的诊断率就达到20.9%,1990年达43.4%,而2005年更是高达70%(下图)。
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这样人口密集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但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内,日本和韩国将胃早癌的诊断率提高了2~3倍,而我国却止步不前。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与日本、韩国相比,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其实归根到底是差在普查。
胃镜检查是最好的普查方法,在日本和韩国开展得非常好。日本在消化内镜设备、检查量及经济投入方面均具有绝对的优势,在这些方面,我国还远远落后。
我们应如何提高胃早癌检出率?
如何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我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① 在门诊应进行临床普查(机会性检查),即有消化道症状者应做内镜检查;② 应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多花些时间向患者告知疾病的危害,增强大众对胃癌认识,提倡55岁以上人群每1~2年接受1次胃镜检查;③ 胃镜检查要细致,要采用自发荧光成像技术、窄带成像及染色内镜等多种新技术鉴别早癌。
总之,除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客观因素外,我国可通过医师和群众两方面共同努力及决策机构和职能部门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提高对胃癌筛查原则的认识,提高早癌诊断率。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