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调查方法
中医证候诊断主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肝癌证候部分[2]。调查方法为回顾性调查。经文献考证、专家咨询、早期预调查并结合临床实际,结合统计分析要求制定出《肝癌放疗期间辨证分型向顾性病历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分期,病例原始资料中记录的中医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放疗前,方收疗30 Gy、放疗后3个阶段所涉及的中医症状和体征的相关变量.共涉及55个变量其中中医症状,体征40个舌脉15个。其中症状、体征按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分为4级:症状无计0分 偶有或不明显计1分经常有或明显计2分,不间断或明显难忍计3分;舌脉及其他症状按有无计分:出现计1分,不出现或无计0分。
2统计学方法
分别将放疗期间共3次的四诊资料变量输入SPSS 19.0建立数据库.对所有症状,体征,舌脉像等四诊信息进行样本频数统计分析.删除各证候指标中出现率小于2%的变量,其余变量应用分层变量聚类,采用离均差平方和法标化变量.形成距阵后合并成新类别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类别的主要四诊信息组成基本证候构成要素:最后全体课是频组成员根据中医诊断辨证理论[3]-致分析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确定各证型的分布情况。计数资料用x-检验。
3结果
放疗前、放疗30 Gy、放疗后3个阶段中医基本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在放疗前,以脾虚和肝郁气滞两型最为多见,分别占32.55%和27.0%:放疗30 Gv时以湿热蕴结证和肝郁气滞证为主.分别占36.3%和24.6%放疗后以脾虚和湿热蕴结两型为主.分别占35.3%和29.1%。经x-检验.3组间5类常见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01);经两两比较分析,湿热蕴结证在放疗30 Gy、放疗后较放疗前均显著增多(P<0.05)牌虚证在放疗30 Gv较放疗前显著减少(P<0.05)放疗后较放疗30 Gy显著增多(P<0.05)而放疗后较放疗前无统计学差导(P>0 05)而肝郁气滞证,血瘾证,阴虚证二类证候放疗讨程中的变化差导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在治疗肝癌的过程中产生湿执邪毒.后期以伤气为主。
4讨论
肝癌病情凶险.病因病机复杂。虽然各个文献研究不尽相同.但总体提示肝癌临床证型以气滞、血瘀、湿热、脾虚、阴虚表现多多见,可单证、两证、三证相兼出现[4,5,6,7]。且肝癌在不同的临床阶段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例如侯风刚等[4]研究表明.肝癌|期以血瘀、脾气虚为主.1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为主.Ⅲ期以血疵 脾气虚、肝胆湿热、湿阻、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候为主。但目前肝癌 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后中医证候变化的研究仍少见报导。肝癌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西医治疗手段干预,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肝癌患者[8]经放疗后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副反应为放射性肝损害及全身反应.放射性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的升高,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昏、厌食、体质量下降等。这些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质量,如果把放疗看做一种致病因素.笔者发现中医病因病机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本研究选取接受放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肝癌的基本证型仍分为5型:肝郁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脾虚、阴虚,与大部分临床报道相同。笔者观察到放疗期间湿热蕴结证显著增多,且放疗到后期以伤气为主.伤阴不明显,因此在针对肝癌患者放疗期间应在治疗原有证型的基础上侧重清热利温及健脾益气扶正的治疗。
对放疗引起中医病因病机变化的以皇咽癌研究较为深入中医学界基本认同放射属干“热毒阳邪”目在鼻咽癌放疗后表现为气月两伤[9,10]。但在肝癌的放疗中笔者认为除了“热毒”外尚有“湿邪”的因素,考虑其因有二:1肝癌患者发病时大多体内湿邪伏郁,正气亏虚,难以运化,再外受放疗热毒燔灼,湿热相交,如油入面,湿热薰蒸于三焦,胶着难化。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壮火食气放疗后热毒炽盛,损伤脾气,脾胃乃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乃升降之枢纽,脾气一亏,运化不利,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湿热之邪难以肃清。”因此,虽然均为放疗,在治疗不同疾病病时表现出来的证型是不同的。
本研究初步得出了放疗期间肝癌患者的证候变化规律 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放疗治疗肚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科学件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演变#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