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影响数亿中国患者!如何实现三高共管?

2023-05-19 心内之友 心内之友 发表于上海

实行“三高共管”是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手段。

临床上通常将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统称为“三高”。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三高患者人数已经高达数亿[1],其中许多患者更是“三高并存”。这些“三高并存”的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2],因此实行“三高共管”是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手段。

“三高共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3]也明确指出,应持续提升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率、控制率以及35岁及以上居民的血脂检测率。该文件进一步建议,应构建上下级联动体系、统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地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基于我国当前“三高”的防治现状和迫切的管理需求,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的牵头下,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管理以及社区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工作组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共同编撰了《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4](简称《三高共管共识》),并于今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重磅发布。在本次发布会上,主要执笔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教授对《三高共管共识》进行了详细解读。

精准评估CVD总体风险分层管理实现三高共治

在该版《三高共管共识》中,专家组主要传递的理念可总结为三个方面:

①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应同等重视并实现综合管理;

②根据三高水平、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伴发临床疾病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并制定个体化的血压、血脂和血糖管理目标,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风险;

③构建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三高全程管理和分层管理体系。

在这三方面的理念之下,《三高共管共识》分别详细解析了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并以图文、表格等形式整理发布了三高共管路径(图1)、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图2)等相关内容。

图片

图1 三高共管路径

《三高共管共识》尤其强调,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单个危险因素,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因此必须对三高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的评估和分层

图片

图2 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图

此外,该共识参考国内外指南以及共识推荐,设定了三高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控制目标值。

表1 三高患者临床指标控制目标值

图片

注:*且较基线水平降低幅度>50%

三高共管,具体怎么“管”?

针对临床最为关注的三高共管干预策略,《三高共管共识》主要给出了“生活方式干预”[5-6]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的指导建议。

图片

图3 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措施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共识推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均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并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血管风险水平选择初始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优先选择一日仅需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

此外,该共识指出管理血压的同时还应兼顾保护心率,对高血压伴持续性心率增快的患者(静息心率>80次/min),应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首选β1-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或比索洛尔[3]。

图片

图4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流程图

在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共识推荐二甲双胍一般作为一线选择或联合降糖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和(或)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治疗方案中应包括能降低心肾风险的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其中,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降糖药物通常首选SGLT2i和(或)GLP-1 RA。

图片

图5 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流程

血脂异常药物治疗方面,多项研究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基于此,《三高共管共识》推荐将他汀类药物作为血脂异常的首选治疗方案。在剂量上,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启动起始治疗,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图片

图6 血脂异常患者的药物治疗

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助力推进三高共管

除了有效的治疗管理方案和措施,《三高共管共识》还强调三高共管需要统筹各方资源,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和信息化等手段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密切协作,共同做好三高患者的全程管理。

图片

图7 三高共管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上下联动体系

《三高共管共识》不仅聚焦于三高共管,提出了三高综合管理路径和分级管理策略,同时也结合三高临床实际情况,引用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8]中的“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图”以及具体诊疗方案。该部共识对医联体里面的医疗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和指导,也针对“如何进行精准筛查与诊断”、“如何进行慢病管理”、“如何根据不同患者类型进行上下级转诊”等问题,给出了十分清晰明确的推荐意见。

由于具备充分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三高共管共识》或将对后续更多的“三高共管”服务模式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6):553-578.

2.Lu S, et al.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 and their additive effects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a cross-pal study in Nanjing, China.Ann Transl Med 2019 Sep, 7(18):4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4.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5.Wang Y, Feng L, Zeng G, et al.  Effects of cuisine-based Chinese Heart-Healthy Diet i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among adults in China: multicenter, single-blinded, 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olled feeding trial. Circulation, 2022 Jul 26, 146(4):303-315.

6.Lloyd-Jones DM, Allen NB, Anderson CA, et al.  Life's Essential 8: Updating and Enhancing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Construct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2 Aug 2, 146(5):e18-e43.

7.高血压心率管理多学科共识组.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 13(4):38-48.

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12):1000-103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为什么很多人会“三高”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率在我国居民中越来越高,若不及时有效地控制,会对心脏、脑、肾脏等产生严重危害。为什么有的人一样也不高,有的人却都高呢?简单地说,这“三高”是在同一块土地上长出来的三棵毒草。除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是引起三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影响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梗、心衰、脑梗等)以及肾衰,高血压、高血脂和糖

Nutr Metab Cardiovas:体重正常仍然三高 原来是体脂率在捣鬼

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的疾病,超重和肥胖则是死亡的第五大风险因素。虽然目前体重指数(BMI)是超重和肥胖的标准诊断评估方法,但其不能准确评估身体脂肪率(BF%)。已有研究表明,一些BMI≥30kg/m2的患者代谢正常,而一些BMI仅为18.5~30.0kg/m2的患者却代谢异常。因此,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BMI用于评估肥胖不断受到挑战。

无心插柳柳成荫!减肥手术意外治愈三高

患者女,47岁,因“发现血压、血糖升高3年,胸闷3天”入院。患者3年前体检发现血压、血糖升高,测血压为160/90mmHg,空腹血糖为11mmol/L。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30mg,1次/日,降压治疗,甘精胰岛.18U,睡前皮下注射降糖治疗,未规律监测血压及血糖。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数秒,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无胸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双下肢水肿,无咳嗽、

长期吃素真能把“三高”降下来?这个病例值得所有医生警醒

69岁的王大妈,“三高”病史20年了,她日常饮食都以素食为主,尤其是近几年,她一日三餐都是素食,彻底与肉食“绝缘”,可是她经常感到浑身乏力、头晕、眼花,“三高”越来越难控制。无奈之下她来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不但没降下来,而且糖、脂代谢已完全紊乱,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这一切都是常年吃素惹的祸。

Ann Intern Med :近千万人研究,腰粗、三高伤心脏,几年内都难以恢复

说到代谢综合征,可能不少人略感陌生,但要说超重、小肚腩、“三高”,就十分常见了。一旦腰围、血糖、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中有3项出现异常,基本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