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上评估颅底凹陷征,这些径线你需要了解!
2024-08-18 影像诊断与科研 影像诊断与科研 发表于上海
颅底凹陷症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介绍通过测量影像上多种径线条和角度辅助诊断的方法,至少需两种异常测量结果确诊。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本病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颅腔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从而压迫延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症状,同时可有椎动脉受压出现供血不足表现。
通过测量影像上不同的径线条和角度,有助于明确诊断。尽管测量方法较多,但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对诊断本病十分可靠,因此至少需要根据以下方法2种明显异常的测量结果才能做出诊断。
侧位片评估
一)钱氏线(Chamberlain’s line):亦称腭枕线。头颅侧位片上由硬腭后缘向枕大孔后上缘作一连线,即为钱氏线。正常人齿状突在此线的3mm以下若超过此限,即为颅底凹陷症。(最常用!)
二)McRae 线 是在侧位头颅 X 光片上或 CT 或 MRI 的正中矢状切面上绘制的一条射线线,连接枕骨大孔 (基底至枕骨大孔)的前缘和后缘。齿状突的尖端通常位于此线下方约 5 毫米;当尖端越过此线时,可诊断为寰枢椎基底凹陷症,表明齿状突凸入枕大孔程度。
三)麦氏线(McGregor’s line):也称基底线。由硬腭后缘至枕骨鳞部最低点连线,即麦氏线,正常齿状突不应高出此线6mm,若超过即为颅底凹陷症。
四)Bull角:硬腭平面与寰椎平面所成的角度,正常小于13°,大于13°即为颅底凹陷症。
五)基底角:由鼻根部至蝶鞍中心和蝶鞍中心至枕大孔前缘两线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09°~148°,平均132.3°颅底凹陷症时此角增大。
六)克劳指数(Klaus’sindex):齿状突顶点到鞍结节与枕内隆突间连线的垂直距离。正常为40~41mm,若小于30mm即为颅底凹陷症。
正位片评估
一)二腹肌沟连线(fishgold线):在颅骨前后位断层片上作两侧二腹肌沟的连线从齿状突尖到此线的距离,正常为5~15mm,若齿状突顶点接近此线、甚至超过此线即为颅底凹陷。
二)双乳突连线:正位片上,两乳突之间的连线正常时此线正通过寰枕关节,齿状突可达此或高出此线1~2mm,颅底凹陷症时超过此值为异常。
冠状图像:二腹肌沟连线(黄线)- 齿突尖端通常位于此线下方10 毫米。双乳突线(蓝线) - 齿突尖端通常突出于此线以上不超过 1-2毫米。
矢状图:McRae 线(红线)- 齿突尖端通常突出于此线以下。钱氏线(绿线)- 齿突尖端通常突出不超过此线3 毫米。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颅底凹陷症# #影像测量# #径线#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