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易误认为感冒,严重会危及生命!!
2021-12-29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
近期,西安新冠肺炎疫情又开始复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持续上升,截止到12月23日新增63例,现有确诊病例229例。岌岌可危的态势下西安又报告出现多例出血热患者,出血热疫情给严峻的防控形势雪上加霜。出血热这种听起来非常古老且有历史渊源的传染病到底是什么病?它到底会不会人传人?如果不幸感染,患者将如何治疗?
出血热容易被误认为感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汉坦病毒3D图像。来源:Scientific Animations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S 3个片段,分别编码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于很多人对出血热不了解,初期会误以为患上了感冒,从而耽误病情。
病因
01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02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03 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着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恢复需数月。
普通感冒发烧患者,退烧之后身体情况就会大有好转,而出血热患者退烧后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症状时,一定不要随意吃感冒药了事,病情初期就要及时就医确诊症状是否为出血热,否则自行判断失误,延误病情或有致命风险。
我国曾是出血热主要流行区域
我国曾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流行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全国出血热最高年报告发病数超10万例,出血热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报告病例数约占全球总病例数的80%,陕西、东北三省、山东、河北、湖南等省份发病较高。近年,随着国内医疗水平提升、人居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改善,鼠间病毒传播和人的接触暴露风险大幅降低,出血热传染病疫情显着下降,但少数地区仍存在周期性波动。据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孙亚萍介绍,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因素综合作用,黑线姬鼠在陕西关中地区较为常见,野外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率较高。关中地区的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市和杨凌示范区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合计约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5%。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村居民,约占总病例的80%。
《2005-2019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时间序列分析》来源:Nature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系列被分解为三个部分:( A ) 实际观察到的序列;( B ) 趋势;( C ) 季节性变化;( D ) 不规则成分。
分析结果显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具有双峰模式,春季和秋冬季是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远高于春季。在11月至次年1月观察到一个强峰值,而在每年5月和6月观察到一个弱峰值。该观察结果与中国大部分地区报道的结果相吻合,这种季节性行为的显着差异主要受北半球城市的气候和人口因素影响。在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双峰活动可能主要受其病因和气候因素影响。早期的研究发现,汉坦病毒相关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全年都有报道,但大多数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而汉城病毒(SEOV)相关的病例通常在春季观察到,这两种病原体主要由黑线姬鼠和褐家鼠这样的啮齿动物。值得注意的是,气候驱动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降水等,会影响宿主的繁殖,都会导致出血热的传播。
出血热是否会人传人?
“出血热不是SARS、甲流那样的呼吸道传染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主要是通过啮齿类动物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接触传播,因此不会出现大范围跨越式感染。”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宋蕊解析道。
根据西安疾控发布信息,出血热病死率很高,被老鼠咬到,或食用了老鼠爬过的食物和水,接触到带有病毒的老鼠血液、尿液、粪便等,都有可能传染上出血热。人群普遍容易被感染,常在野外耕作的农村居民,或从事粮食、农产品加工的工人及农学专业的学生群体发病率极高。
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重症患者有一定的病死率风险。如果患者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甚至会威胁生命。就传染性而言,这种疾病一般是散发发病,很少有聚集发病,和人群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很小。出血热的重症会导致急性肾衰竭,这类患者需做透析来对抗病症,此类重症患者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染其他人,因此做透析也不需要进行单独隔离。
如何预防出血热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预防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灭鼠、防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如出现高热、三红、三痛等可疑症状,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应及早就医,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可显着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
1、控制传染源:加强疫区、新开发区的灭鼠与防鼠。
2、切断传播途径:田间劳作、清整杂草秸秆和野外活动时加强个人防护。预防吸入鼠类排泄污染物和鼠体寄生虫。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措施之一。建议疫区居民和外来适龄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全程规范接种共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3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请确保至少完成基础针次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若完成基础免疫后超过一年,可随时对第三针进行补种。
疫苗免疫效果
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2针为46%,3针为96%,以注射3针为宜。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其保护率可达90%左右。
接种反应:注射后无反应或反应轻微,反应率低,少数人发热,或有皮疹。体温均<38℃,局部反应很少,极个别人因注射后吸收缓慢,可出现暂时性硬结,但很快即可吸收。
禁忌症:①发热及急、慢性传染病。②患严重肝、肾疾患。③慢性心血管病。④有过敏史者。
4、加强疫情监测:作好鼠密度,鼠带病毒率、易感人群等监测工作。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
106
#出血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