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换标志物助于骨质疏松症疗效监测
2013-08-01 佚名 dxy
2013年6月21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临床研究及骨质疏松中心的迈克尔·莱维茨基(Michael Lewiecki)教授与国内多位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目前,我国骨
2013年6月21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临床研究及骨质疏松中心的迈克尔·莱维茨基(Michael Lewiecki)教授与国内多位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16.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超过30%。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脊椎、髋部),给患者造成巨大危害。因此,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至少需1年以上的治疗才能降低骨折风险。然而,患者的依从性并不容乐观。2005年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对欧洲使用双膦酸盐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数据显示,27%的患者认为知道目前的治疗有效是促使自己坚持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因素。而临床治疗中,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帮助临床快速监测骨质疏松疗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发现治疗不应答患者的优势日益显现。
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监测骨质疏松症疗效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核心细胞,前者形成新骨,后者吸收旧骨。这种骨质的新陈代谢称为“骨转换”。通过检测血、尿标本中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可间接反映骨骼代谢的状况。
与骨密度检测相比,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可更早评估骨质疏松疗效。骨密度检测一般在起始治疗后1-3年出现较显著的变化,而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起始治疗后数日-3个月就可快速反映治疗疗效。同时,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还可早期发现对于治疗无应答的患者,成为骨质疏松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需频繁服药、服用方法复杂、担心胃肠副作用、缺乏正向疗效反馈及患者教育等是造成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美国一项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仅为50%,由此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骨密度大幅下降,骨折风险增加及高额治疗费用。国内调查表明,约87%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服药时间不足3个月。
一项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IMPACT)表明,给予疗效好反馈的患者比无反馈的患者依从性更好。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可通过正反馈,提高患者依从性。《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指出,骨转换标志物可在药物治疗后1-6个月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测量其变化情况有利于预测疗效,增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指南推荐:P1NP和β-CTX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推荐I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血清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是敏感性较好的2个指标,这项推荐也被纳入《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骨基质中90 %有机成分为骨胶原, I型胶原占97%以上。P1NP为最敏感的骨形成标志物之一,对合成和抗重吸收治疗的疗效监测有效。合成治疗中,患者在特立帕肽(Teriparatide)治疗开始3个月后,总P1NP比基础值增加>40%表示治疗成功。β-CTX为较灵敏的骨吸收标志物,可作为监测骨吸收的指标。抗重吸收治疗中,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在开始治疗3月后β-CTX比基础值降低超过35%~55%表示治疗成功。有效治疗患者的β-CTX将持续维持在较低的浓度;停止治疗患者的β-CTX会立刻升高;疗效差或未治疗患者的β-CTX维持在基础浓度。
通过P1NP与β-CTX联合监控,将3个月后的水平值与开始治疗时设立的基础值对比,可更早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有效增强患者依从性。对于疗效显著的患者,继续维持目前的治疗方案,每6~12个月监测1次。对于P1NP与β-CTX无明显变化的患者,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采取适当措施预防骨折。由于骨转换标志物受昼夜节律、节食等因素影响,每次标本采集应清晨空腹,在同一时间和情况下进行。
目前,骨转换标志物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疗效监测。但除此之外,这些标志物浓度变化还对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症及其他各类骨病有帮助,包括软骨病、成骨不全症、Paget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或高钙血症、肾性骨病和转移性骨病,应用前景广泛。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疗效监测#
103
#转换标志物#
65
#标志物#
58
#骨转换标志物#
71
#骨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