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创新药发展现状
2018-11-01 药渡 药渡
1.中国已上市药物生物药分析根据CFDA官方和药渡数据库显示,从2001年开始,截止至2018年8月,目前CFDA一共批准了32个中国1类生物新药(具体见表1:中国1类生物药批准情况)。图1 中国1类生物药历年批准数目数据来源:CFDA官网,药渡数据库从治疗领域来看, 获批的1类生物药物主要集中在心血管、感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肿瘤药物上。感染性疾病药物7个,心脑血管疾病药物6个,肿瘤药物4个,
1.中国已上市药物生物药分析
根据CFDA官方和药渡数据库显示,从2001年开始,截止至2018年8月,目前CFDA一共批准了32个中国1类生物新药(具体见表1:中国1类生物药批准情况)。
图1 中国1类生物药历年批准数目
数据来源:CFDA官网,药渡数据库
从治疗领域来看, 获批的1类生物药物主要集中在心血管、感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肿瘤药物上。感染性疾病药物7个,心脑血管疾病药物6个,肿瘤药物4个,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4个,消化系统疾病药物 4个, 皮肤病药物3个,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药物1个,血液系统疾病1个,其他领域3个。
图2 中国生物创新药物适应症领域分布
从1类生物药物类别上看,被批准的1类生物药物主要集中在重组细胞因子和疫苗上。重组细胞因子10个,疫苗制剂8个,重组生物酶2个,重组多肽2个,重组激素1个,完整抗体1个,Fab片断抗体1个,融合蛋白1个, 溶瘤病毒1个,微生物提取物1个。
中国获批的1类生物新药数量虽然比较可观,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带着浓浓的中国特色,核心竞争力不足,存在重复的现象。
全球药物市场,生物药物的比重越来越高,以17年销售TOP10的药物为例,生物药物占据了7位,包括: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TNFα单抗和融合蛋白)、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罗氏肿瘤的三个单抗)、Opdivo(PD-1单抗)。反观中国市场,销售前十的药物没有一个生物药物,清一色的化学药物和输液介质。全球畅销的生物药物也集中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而中国批准的1类新药集中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上。如中国1类生物新药获批最多的药物,是针对于NGFR的鼠神经生长因子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五个生物药上市,分别是丽康乐®、Nobex®/恩经复®、苏肽生®、恩经复®和金路捷®;而在FDA却没有任何一个药物上市,在研项目也非常少。
2.生物创新药发展历程
全球生物新药研发根据结构类别分为四个阶段:
图3 全球生物创新药发展历程
而中国生物药发展相对落后,从1990年才开始第一阶段的尝试,之后长期处于落后一代的状态。21世纪之初,中国基本还停留在第二阶段,从批准1类生物药来看,大部分还是重组蛋白和疫苗。随着15年中国一系列新药政策的推出、海内外资本的涌入、人才的大批回归,生物研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目前跳过了三期阶段的发展,以三四期同步发展,在CAR-T、PD-1抑制剂和双特异性抗体等研究热点领域逐渐缩小了差距,处于追赶的阶段。相信未来五年之内,会有更多的1类生物新药获批,中国1类生物新药会呈井喷的态势。
中国对于生物药创新的重视
生物药物有别于化学药物和中药,对于生物技术水平要求更加严苛,属于知识密集型、科技前沿型领域,因此容易形成行业壁垒,收益也更加丰厚。小分子药物合成工艺难度低,化学原研药往往在专利到期后会迎来销售额的陡然下降,俗称专利悬崖,而生物药物往往因为技术壁垒,专利到期后销售额并不会下降太多。以赛诺菲的第三代胰岛素的长效基础胰岛素代表药物甘精胰岛素为例,其在专利到期后销售额并未剧烈下滑;而最为著名的肿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则在专利到期后,一年时间销售下降了50%以上。
毫无疑问,生物产业已经成为了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前景最为光明、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生物药物在市场上逐渐反超化学药物,成为了全球药物市场最大的支柱领域。
中国也把生物药物作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单克隆抗体、新型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药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八大措施中,生物医药更是重中之重。2016年国家出台了《2016~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要求加快推动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生物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加快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技术发展。
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了中国战略层面,是中国医药界实现全球化的切入点,是未来科技强国的发展核心。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家在生物药物创新审批政策方面的倾斜,促进了中国生物创新药的发展:
CFDA先后推出的MAH制度,生物类似药的申报指南、优先审评等政策,意图都非常明了:加快对生物制品的注册制度,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创新的道路,提升中国药企的新药研发竞争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国生物#
79
#创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