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心内」孙宁玲教授:人工智能时代,高血压远程管理正在进行中...
2023-06-1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次专访孙宁玲教授的内容,感谢孙教授与我们分享她的见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影响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不只是表现为血压的升高,还会伤害肾、心、脑,使得肾功能减退、诱发冠心病、脑血栓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猝死! 今天,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高血压领域的专家主任医师孙宁玲教授,接受梅斯医学「对话·心内」栏目的采访,与我们分享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高血压新型管理模式。让我们跟随梅斯记者的提问,一起走进高血压的世界。 梅斯医学:您从医四十余年,一直坚守医者仁心,投身于高血压防控事业,我们深感敬佩!在您从医生涯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让您坚定了从医之路的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孙宁玲 教授:学医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对于医学并不了解,只觉得医生是一个比较崇高的职业,救死扶伤。当踏出校门真正进入医学行业,才发现当医生非常辛苦。在从医学过程中,除了解决病人的痛苦,还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特别是年轻医生。由于年轻医生没有足够的经验,一些病人担心是否能够把病看好。作为年轻医生,当你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的时候,一定要虚心向年资深的医生不断的请教。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病人,在身患疾病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助,尽管在救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我们应该任劳任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治。在我们从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过一些大的波折,比如地震、洪水以及疫情等,这危机时刻医生要到第一现场去进行救护。因此,医生不仅仅是白衣天使,更重要的是医生是一名健康卫士,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服务到病人,守护人们的健康。 梅斯医学:近年来,由于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等原因,高血压患者中年轻人群体比重上升,与老年患者相比,这些年轻高血压患者有哪些特点呢?年轻人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孙宁玲 教授:众所周知,高血压好发于老年人群,其实目前已趋于年轻化。根据中国高血压调查(CHS)显示,34岁以下的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病率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加0.16个百分点。其实,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很大不同,由于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激增,造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正在持续增长。 高血压与诸多因素相关,但生活方式的改善在高血压防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限盐、运动、体重管理以及饮食管理等均有助于血压的防控并非常重要。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越来越方便,比如开车上下班替代了步行和骑车,坐电梯也不爬楼,长时间伏案工作等等。其次,年轻人很少在家吃饭,外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外卖高油高盐高糖,会增加机体代谢紊乱的风险,不仅仅可引起血压高,还可导致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早期症状轻微,或呈现无症状而忽略治疗,但突然发生心梗,中风,这种病例也较常见。 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早期干预对于减缓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进展至关重要,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策略。比如限制盐的摄入,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控制;戒烟(戒烟和避免二手烟);限制每日饮酒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每日体育活动时间>30分钟,每周5-7次);减轻精神/心理压力等等。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真的要从早期治疗,而不要到了晚期,我们叫亡羊补牢是没有用处的,应该早期未雨绸缪来管理好自己的血压和生活方式。 梅斯医学: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我国的两类高发疾病,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您能否结合临床诊治经验,和我们分享一下这类患者有什么禁忌、该如何正确用药和进行长期管理呢? 孙宁玲 教授:目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很多。从研究上来看,大约4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糖异常,30%~5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所以说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姊妹病。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都有共同的基础疾病,那就是肥胖,这些肥胖者往往三高并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严重的疾病是糖尿病肾病,因为血糖增高以后,肾脏RASS被激活,这时候容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和蛋白尿,血肌酐也会上升,这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当然高血压也会引起肾脏损害。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目标,糖尿病患者没有蛋白尿的时候,目标血压一定是小于140/80mmHg。如果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降压目标就应该低到130/80mmHg。目前,ARB和ACEI是非常重要的降压药,ACEI和ARB两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为新的一类常用降压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为首个ARNI类药物,该药物在特殊人群中较其他品种有一定的优势,包括糖尿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及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其独特的共晶结构优势满足了药物的稳定性、吸收利用率、安全性、副作用等多方面的平衡,为高血压一线治疗提供新依据。值得注意的是,ACEI和沙库巴曲缬沙坦不能联用。 另外,有一些降糖药也能使得血压的改善,在高血压指南中也强调了非降压药还有降压效应的降糖药物,比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这一类药物。同时,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该类药物能够通过激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发挥肠促胰岛素的作用而产生降糖效果,是一类既能降血糖,又能降低体重的促胰岛素分泌药物,还在心血管保护作用中表现出优势。如果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不能很好的降低体重,运动生活方式也不能坚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GLP-1受体激动剂的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体重,在降低体重的时候血压也会下降,因为每天运动25分钟,血压可以下降大概10~15mmHg,而体重降低以后,同样可以降低5~10个mmHg甚至更低。所以这类药也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一个常规的用药。 因此,新药的研发使得我们越来越多的不仅仅采用单药而要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案来共同解决血压和血糖的问题。 梅斯医学: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群高达4.35亿,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监测与管理,而我国医生数量和诊疗时间却十分有限。早年间只能医生与患者线下诊疗,如今出现了一些高血压管理的新模式,例如“互联网+高血压”、信息化+高血压、人工智能+高血压等,您如何看待?您认为这些现代化高血压管理手段有望在国内推广吗?能够带来哪些益处呢? 孙宁玲 教授:传统的血压管理模式就是面对面(FACE TO FACE)的管理,医生每天最多看几十个病人,管理的病人非常有限。然而,随着信息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慢病管理手段已经得到了改变。首先,在血压监测方面,从无序到有序,也就是从传统的方式进入到互联网方式。医生跟病人之间,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观察到病人的血压状态。其次,我们对于病人的管理除了血压以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管理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我们把医学信息直接通过手机APP传递给患者,然后通过手机去提醒患者,告知患者一些正确的生活健康管理知识,那这样的话,病人就是不到医院也能得到很好的管理。第三点,通过智能化的一些工具进行血压监测,比如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等。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可能睡眠不好引起的血压增高,也可能心跳过快引起的血压变化,甚至呼吸暂停/血氧偏低引起的血压增高。这些智能工具不仅具有血压监测功能,心率监测功能,以及房颤检测功能,还有呼吸检测功能。通过智能互联网能够随时对机体健康进行监测,做到主动健康的管理。因此,通过这种院外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对健康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以上是本次专访孙宁玲教授的内容,感谢孙教授与我们分享她的见解,让我们期待下一期「对话·心内」专家访谈! 专家简介
孙宁玲 教授 主要任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血压领域的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现任: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药典委员等多项职务。 主要成就:2000年以来曾多次组织及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课题,牵头完成了十五医学攻关子课题、星火计划、国家11.5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863高科技的项目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学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是国家863高科技的项目、十二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主持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是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主编了《今日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高血压治疗学》,参编了《实用高血压》《七年制内科学》高血压部分等。2009年至今是每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高血压诊治新进展》的主编。并获得中华医学、华夏医学多个医学奖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