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JCI:癌症疫苗更上一层楼!以单核代替树突,反其道而行获意外惊喜

2019-11-18 Ruthy 转化医学网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全球癌症发病率增长了22%以上,这个数字未来还将不断更新,癌症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树突状细胞(DC)为主的癌症疫苗成为了癌症攻克的新希望,但该疗法逐渐显露的问题,尤其是DC相关技术的困境严重影响了癌症疫苗的疗效与推广。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全球癌症发病率增长了22%以上,这个数字未来还将不断更新,癌症已经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树突状细胞(DC)为主的癌症疫苗成为了癌症攻克的新希望,但该疗法逐渐显露的问题,尤其是DC相关技术的困境严重影响了癌症疫苗的疗效与推广。

近日,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抛却传统一心提纯培养DC的做法,将肿瘤抗原负载至DC的前体细胞——单核细胞并回输至动物体内,惊喜地发现单核细胞疫苗不仅保留了DC疫苗的功效,其抑制肿瘤生长繁殖的能力比其DC疫苗竟更上了一层楼!而且,单核细胞的提取制备更为简单高效,这就为癌症疫苗的优化与普及成功赋能!

DC疫苗——攻克癌症的新阵地,“弹药”不足威力难显

癌症疫苗是利用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唤醒免疫系统,诱导其产生特定肿瘤免疫力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激活幼稚T细胞,打破外周免疫耐受,进而诱导肿瘤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利用DC的生物学特性负载肿瘤抗原制成的癌症疫苗已经成为了攻克癌症的新阵地。但是,该阵地并未如预期般成为人体抗癌最佳防线,其应用亦频频受阻,这是为何呢?

DC起源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其在血液中的前身是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很低,数量不足单核细胞的1%。最初,DC是以未成熟细胞(iDC)的状态存在,无特异性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细胞粘附能力弱。在TNFα的刺激下,DC可从iDC发育为成熟DC(mDC),整个过程不依赖致病抗原的存在。而且,DC不具备分裂增殖的能力,只会逐渐死亡。也就是说,DC是一种血液中含量极低、难以特异性分离、无论抗原存在与否皆不影响消亡历程且无法靠自身增殖的细胞,这就导致DC的获取、提纯、培养困难重重。而负责负载肿瘤抗原的“弹药”不足,面对癌症大敌自然难以发挥理想威力。

单核细胞——反其道而行,补足抗癌“弹药”

以往我们多致力于尽可能将DC从血液中分离并精进体外DC培养技术及延长DC存活时间,但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导致相关研究裹足不前。这该如何是好呢?DC自身无法分裂增殖,那能否让别的细胞分化为DC呢?研究人员瞄准了DC的前身——单核细胞,其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也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单核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本身亦具有抗原提呈作用,其分化为何种细胞恰好与致病抗原的存在息息相关。简单说来,致病抗原的存在可以促进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进程。

据此,研究人员将肿瘤抗原负载于单核细胞上并注射入荷瘤小鼠体内,发现单核细胞疫苗可通过分化进程的改变间接显着高效激活T细胞,诱导激烈的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单核细胞还可将肿瘤抗原通过细胞连接直接转移给DC,触发DC提呈下的抗肿瘤免疫。双重作用下,单核细胞疫苗实现了癌症疫苗功效的大跳跃,而体内单核细胞含量较之DC丰厚无数,且可自身分裂分化,获取培养技术更为简便,这就让癌症疫苗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成为了可能。

目前,相关机制仍需要更多实验进一步证明,肿瘤微环境对该技术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让单核细胞疫苗免除肿瘤逃逸所致的疗效低下也是一大难题。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相信假以时日,好的成果也能水到渠成,这将是广大癌症患者莫大的福音,我们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82120, encodeId=3cf219821207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2c010266f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JCI#</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266, encryptionId=12c010266f0, topicName=JCI)],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5e30378, createdName=caobinglei8079, createdTime=Tue Apr 28 22:56:00 CST 2020, time=2020-04-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Blood:SLAMF7high 单核细胞增多可作为埃罗妥珠单抗治疗JAK2V617F(+)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治疗靶点

近年来,单核细胞来源的纤维细胞作为骨髓纤维化(MF)的新发病机制和血清淀粉样蛋白P对纤维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显著改善MF预后这两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Takaaki Maekawa等人既往发现与巨噬细胞相比,人纤维细胞高表达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 家族7号成员(SLAMF7);对健康对照(HCs)相比,SLAMF7high 单核细胞在MF患者的外周血(PB)中显著增多。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横向方法

Methods Mol Biol:体内谱系命运追踪技术区分视网膜疾病中的小胶质细胞与招募的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

杜克大学医学院眼科的Reyes NJ和Mathew R等近日在Methods Mol Biol发表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开发了一套新的试验系统,体内谱系命运追踪技术,能够区分视网膜疾病模型中的小胶质细胞和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这两种细胞类型。

Blood:CX3CR1+MNC依赖细菌信号调控造血祖细胞

微生物可调节骨髓(BM)的造血功能,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基本尚未明确。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微生物来源的分子(MDMs)是如何被转移至BM,被局部免疫细胞感知,进而在稳定条件下调控造血的机制进行研究。

Autophagy:EBV如何损害单核细胞的存活和分化?

据报道,EBV会损害单核细胞体外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并降低细胞存活率。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为该主题添加了另一层知识,并显示这些效应与巨自噬/自噬,ROS和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相关。

Blood:Plg-RKT高表达明显影响促炎性血细胞的迁移能力

膜结合纤溶酶被免疫细胞用来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细胞迁移。免疫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纤溶酶原受体Plg-RKT。根据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病理生理功能可区分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两个不同的亚集Barbara Thaler等人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亚群Plg-RKT的表达,以及潜在的差异表达是否可能对细胞迁移产生功能影响进行研究。与其他相关亚群相比,促炎CD14+CD16+人单核细胞和Ly6Chig

Prostate:STAT3抑制剂肉盘菌内酯能够抑制类MDSC单核细胞的产生

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癌症药物抗性、转移和免疫抑制中具有作用,并且是新抗癌药物很有前景的治疗靶标。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抑制抗肿瘤免疫抑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STAT3参与了MDSCs的积累、产生和功能。因此,靶向STAT3有可能逆转癌症的免疫抑制作用。最近,有研究人员调查了STAT3抑制剂肉盘菌内酯对前列腺癌细胞诱导的MDSCs的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和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