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eoporos Int:骨密度低于何值时转子间骨折髓内针固定更易失效
2014-04-29 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李力韬翻译 骨科在线
老年性骨折的发生率日渐增高,尤其是股骨近端骨折。因此,学者们成功开发了多种相应的内固定术式与器械,以实现患者早期活动与骨折愈合。尽管如此,内固定术后还可能发生内固定失效,尤其钉道切割是导致内固定失效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3%。 除了非解剖复位、欠合理的内固定方式等手术因素外,患者的骨密度也是影响钉道切割发生的重要因素。那么,究竟骨密度值低于何值时更易发生内固定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老年性骨折的发生率日渐增高,尤其是股骨近端骨折。因此,学者们成功开发了多种相应的内固定术式与器械,以实现患者早期活动与骨折愈合。尽管如此,内固定术后还可能发生内固定失效,尤其钉道切割是导致内固定失效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3%。
除了非解剖复位、欠合理的内固定方式等手术因素外,患者的骨密度也是影响钉道切割发生的重要因素。那么,究竟骨密度值低于何值时更易发生内固定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德国Albert-Ludwigs大学骨科的Konstantinidis与同事设计实施了该项生物力学实验。
实验对象包括30例(15对)尸体股骨标本,采用定量CT 法测定股骨头骨密度。将30例标本分为三组(每组10例),分别将PFNA、Intertan与Targon-PF髓内针,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植入每组的股骨中。
然后,经转子间截骨以造成AO分型为31-A2.3的转子间骨折模型。随后,采用通用生物力学实验平台(UTS20/testContro,UTS Systems,Ulm,Germany)进行静态与循环轴向负荷试验,设置为50 N的预载荷及400 mm/min 的移位控制速度,逐渐上升至2,100 N的载荷并一直进行20,000次循环。每250次载荷循环进行影像学及肉眼评估是否发生钉道切割,进行2,000次循环以后每隔2,000次循环再行评估,直至发生钉道切割或循环次数满20,000次。
研究结果显示,共7例标本发生钉道切割。30例标本中,有9例骨密度值低于250 mg/cm3,而其中5例发生钉道切割。当骨密度值低于250 mg/cm3时,发生钉道切割的相对危险度为5.8。如果仅纳入10,000次循环以内的实验数据,那么骨密度值低于250 mg/cm3时,发生钉道切割的相对危险度为11.0。各型内植物发生钉道切割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认为,除外内植物设计与手术技术,骨密度也是影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骨密度的参考值定为250 mg/cm3,低于此值时更易发生术后内固定失效,可作为一个潜在的临床预后指标。
然而,本研究同样存在诸多缺陷:譬如与正常步态下的股骨头载荷相比,本研究设置的载荷模式非生理性载荷,载荷的方向也不同于生理状态下持续改变的方向;其次,钉道切割主要发生于10,000个负荷循环内(大约相当于术后2周的载荷循环),这一结果也可能由非生理性载荷模式所致。
原始出处: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髓内针#
108
#转子间#
88
#ROS#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