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浅表 CD34 阳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2023-03-29 衡道病理 网络 发表于上海

浅表 CD34 阳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一文详解。

 

 

浅表CD34 阳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r,SCPFT),是新近认识的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临床及病理医师尚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多形性肿瘤。

2022年10月,哈佛医学院病理学系William J. Anderson博士为第一作者,在病理学顶尖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IF值为6.298分)上发表题为

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r:

A Clinicopathologic, Immunohistochemical,and Molecular Study of 59 Cases”

的研究型文章,通过对收集病例的分析,详尽总结了SCP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甘肃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陈旭医生对这篇文献要点进行了编译,供大家参考。

 

 

甘肃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主治医师  陈旭

 

 研究历史

2014年, Carter发现并提出SCPFT的概念。
2015年,Hofvander发现SCPFT中存在PRDM10基因融合。
2019年, Puls F进一步发现SCPFT中存在PRDM10-STT基因融合。
2020年,WHO第5版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接受SCPFT概念,并纳入分类。

 临床表现

  • 患病男女比例相当,年龄从14岁到85岁不等(中位年龄:42岁)。

  • 通常表现为皮下组织内、筋膜上长期存在的无痛性肿块,与肌肉组织无粘连,偶尔也有毗邻或局灶性累及筋膜(13%)。病史常在 1 年以上,有的可达十年,无特殊全身表现。
  • 好发于下肢(73%),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大腿(42%)。偶尔发生于上肢(8%)、背部(7%)和锁骨上区域(3%)。极少发生于颈部、胸部、腋窝、腹壁和乳房。乳房SCPFT可伴发对侧乳房的叶状肿瘤。
  • 部分患者在首次切除时切缘呈阳性,有个别患者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
 

 组织病理学特点

1、肿瘤中位大小为3.0cm(范围:1.0~9.0cm)。大体上,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楚,有纯褐色/米褐色的切面(图1),没有坏死。

 

图1. SCPFT的大体特征。总体而言,SCPFT是典型的皮下肿块,切面为棕灰色/白色。有时可以发现出血的区域,但没有坏死。

2、显微镜下,肿瘤在低倍镜下呈局限性分布,常伴有周围淋巴细胞聚集(图2)。在高倍镜下,可见浸润性生长的区域。肿瘤由纺锤形和多形性细胞组成,胞质通常为嗜酸性,可呈“玻璃样”(图3)。

 

图2. 在低倍镜下,SCPFT通常表现为界限清晰的肿块,内含实性细胞,可见外周淋巴细胞聚集。

 

图3. 肿瘤细胞有多形性的细胞核和明显的“玻璃状”细胞质。

 

 

3、所有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核多形性,常伴有深染、一个或多个明显的核仁、假包涵体,以及多核。虽然多形性细胞通常很丰富,但在个别病例中,它们分散在主要的成纤维细胞梭形细胞群中。在一部分病例(19%)中,可见颗粒细胞变化,通常是小簇细胞(图4A)。

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非常常见(图4B),还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灶,间质主要是纤维状的,粘液样区域非常少见。偶尔会出现细胞质呈脂化/空泡化的细胞(图5A)。个别肿瘤包含化生骨(图5B)。

 

 

图4. (A)19%的SCPFT中存在颗粒细胞改变。(B)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是常见的。

 

图5(A)具有多形性细胞核和脂化/空泡化细胞质(箭头所示)的细胞,可能被误认为是成脂细胞。(B)1例肿瘤内可见化生骨。
 
4、12%的病例具有扩张的血管和明显的纤维蛋白样改变(多形性透明性血管扩张性肿瘤样特征)(图6A)。具有多形性透明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样特征的肿瘤均分布在下肢,累及大腿、小腿或脚。SCPFT经常累及真皮,伴有皮肤附属器和胶原纤维浸润(图6B)。

 

图6.(A)在下肢SCPFT中,有明显的血管容积扩张伴纤维蛋白样改变,类似于多形性透明化血管扩张性肿瘤。(B)SCPFT常累及真皮,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模式,包括皮肤附件器和胶原纤维。
 
5、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非常低(中位数:每5 mm2有0个有丝分裂数;范围:0到4)。女性每5 mm2的平均有丝分裂数为1.1,男性为0.4。转移性SCPFT在组织学上,与非转移性肿瘤相似。有丝分裂活性仍然很低(< 1有丝分裂每5 mm2),也没有坏死(图7)。

 

图7. 转移性SCPFT累及区域淋巴结。该肿瘤在形态学上与原发性SCPFT相似,且有丝分裂活性非常低。

 

 疫组织化学染色

1、所有肿瘤都表达CD34,72%病例表达AE1/AE3,通常为局灶性或多灶性分布。36%的病例灶状表达Desmin,13%的病例灶状表达SMA。75%的病例核表达MDM2,66%的病例核表达CDK4。83%的病例表达NKI-C3,该区域有明显的颗粒细胞改变。
 
2、95%的病例弥漫性表达CADM3(图8)。在颗粒细胞变化区域的细胞质呈强阳性染色(图9A),转移性SCPFT也弥漫表达CADM3(图9B)。

图8. CADM3在SCPFT中的表达。(A)在低倍镜下,SCPFT为典型的弥漫性阳性表达,与周围阴性染色的间质界限分明。(B)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呈弥漫强阳性表达。

图9. (A)CADM3在SCPFT中的表达。颗粒细胞变化区域呈强阳性。(B)转移性纤维母细胞瘤累及区域淋巴结,也显示CADM3的弥漫阳性。
 
3、在需要与SCPFT相鉴别的疾病中,PHAT中CADM3表达最常见,在40%的病例中表达(图10A)。CADM3在少部分高级别肉瘤中也呈阳性,包括20%的多形性脂肪肉瘤(图10B)和10%的UPS(图10C)。然而,在上述疾病中,CADM3的弥漫表达程度不如SCPFT。在纤维性组织细胞瘤、非典型纤维性组织细胞瘤(图10D)和DFSP,CADM3均为阴性。

图10。(A)在40%的多形性透明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中,CADM3阳性,较SCPFT中表达增强,但弥漫性较低。(B)在20%的多形性脂肪肉瘤中,偶见CADM3呈多灶性分布的膜性表达。(C)CADM3的局灶性阳性表达,仅见于10%的未分类/未分化的多形性肉瘤(UPS)。(D)非典型纤维性组织细胞瘤的CADM3表达,始终呈阴性,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也是如此(未显示)。
 
4、在75%的SCPFT,可见WT1的核表达,其中,52%的病例弥漫性表达(图11)。

图11. SCPFT中WT1的表达。(A)WT1在52%的SCD34FT中呈弥漫性阳性。(B)当呈阳性时,WT1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细胞的细胞核。

 

 分子遗传学改变

1、38%的病例存在PRDM10重排。
2、MED12外显子44和45片段拷贝数丢失,与MED12可能的重排一致。

图12. 18例PRDM10重排的患者中,7例最初分类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或脂肪肉瘤,11例分类为SCPFT。所有发生PRDM10重排的肿瘤均表达CADM3。图片源自于Modern Pathology (2022) 35:767–776; https://doi.org/10.1038/s41379-021-00991-8

 

 分子遗传学改变

1、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
UPS 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及多形性细胞组成,常呈束状、交织状或席纹状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标记 vimentin阳性,部分病例局灶性表达 CD34。虽然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与 SCPFT 有部分重叠,但 UPS 的坏死和病理性核分裂象更易见,且常发生在筋膜以内的位置,且 CD34 并不呈弥漫强阳性。

图13. PRDM10融合阳性UPS的形态学。(A)显示非独特的多形性梭形细胞和卵形细胞。(B)高度分裂的核形态。(C至E)个别病例显示局灶性黏液样间质、假血管裂和突出的肿瘤巨细胞。图片源自于doi: 10.1158/1078-0432.CCR-14-2399
 
2、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 liposarcoma, PLPS)
PLPS通常位于筋膜下,有丝分裂更活跃,伴有坏死。与SCPFT相比,PLPS通常弥漫性表达MDM2和CDK4,无CADM3的弥漫性表达。

图14. PLPS组织学特点。(A)富含脂质细胞的区域包含多形性成脂细胞,扇形核,核深染。(B)具有黏液纤维肉瘤样区域的肿瘤由粘液瘤背景中多形性梭形细胞组成,并伴有明显的曲线状血管。(C)在有UPS样病灶的肿瘤中,非典型背靠背的细胞大量存在,伴有异常的有丝分裂(D)上皮样形态的特征是大片的卵圆形到圆形的细胞,细界限分明,胞质丰富。图片源自于Am J Surg Pathol 2022;46:1700–1705
 
3、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化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PHAT)
PHAT是一种瘤细胞分化方向未定的软组织肿瘤,肿瘤细胞 CD34呈阳性,Ki-67 增殖指数极低,这些特征均易与 SCPFT 相混淆。然而,PHAT 内显著的玻璃样变性扩张的厚壁血管及周围细胞胞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在 SCPFT 中罕见。此外,PHAT 细胞角蛋白呈阴性,而 SCPFT 可以表达细胞角蛋白。

图15. PHAT组织学特点。(A-C):肿瘤由大小不一、扩张的薄壁血管组成,周围环绕有厚厚的的无定形嗜酸性物质,伴有纤维化现象。(D)肿瘤表达CD34。图片源自于Dermatopathology 2021, 8, 97–102.
 
4、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
DFSP 是一种位于真皮或皮下的结节状肿瘤,其中纤维肉瘤型 DFSP 与 SCPFT 均可出现瘤细胞多形性和CD34 的阳性表达,但前者肉瘤样区域坏死及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标记 CD34 呈弱阳性( 甚至可呈阴性) ,p53 和 Ki-67高表达。此外,DFSP 具有 t( 17; 22) 互反易位,检测 COL1A1-PDGFB 融合基因可以鉴别。

图16. DFSP中PDGFB基因重排FISH分析。(A)探针定位于22号染色体长臂,(B)FISH显示正常和对照相间的橙-绿色信号融合模式。(C)DFSP阳性对照患者苏木精-伊红染色。(D)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一条异常的6号染色体,3条环状染色体和一条标记染色体。(E)对该中期进行的SKY分析表明,其中一条环状染色体来自5号染色体,其中两条环状染色体来自17号和22号染色体。此外,在异常的6号染色体长臂上还发现了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F)间期细胞上的PDGFB FISH显示分裂信号和拷贝增益。图片源自于Human Pathology (2008) 39, 184–193
 
5、恶性颗粒细胞瘤(malignant granular cell tumor,MGCT)
MGCT 是一种组织学上或生物学上显示恶性特征的颗粒细胞瘤。肿瘤周界不清,常浸润至邻近的脂肪或肌肉组织,所有病例均由成片或成巢的多边形细胞组成。肿瘤在局部区域显示以下三种形态: ①瘤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呈空泡状并可见明显的核仁; ②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多形性; ③核质比增大,瘤细胞呈梭形,可见核分裂象( ≥5 个/50 HPF) 和凝固性坏死; 免疫组化瘤细胞 S100 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呈强阳性表达。
 
6、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MIFS)  MIFS 是一种中间型偶有转移的间叶肿瘤。MIFS 具有 SCPFT 的一些形态学特征,包括核仁明显、核分裂少、明显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细胞角蛋白表达较少等。然而,MIFS 具有明显的黏液样、炎症性及玻璃样变的特征性区域,并缺乏 CD34 弥漫表达,其特有的 TGFBR3 和MGEA5 基因重排,有助于与 SCPFT 鉴别。

图17. MIFS组织学特点。(A)从具有明显核仁(箭头)的轻度增大的泡状核、胞浆丰富的肿瘤细胞,到具有病毒细胞样核仁的大细胞。肿瘤细胞的特点包括(B)神经节样细胞,胞浆丰富、大泡状核,具有病毒细胞样核仁,(C)上皮样肿瘤细胞,伴增大、轮廓不规则的细胞核、模糊的异染色质和(D)非典型假成脂细胞,胞浆可见明显膨胀的粘蛋白液泡。图片源自于Am J Surg Pathol 2014;38:1–12。

 

 治疗及预后

2020 年第 5 版 WHO 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将SCPFT定义为中间性肿瘤,治疗以局部切除及扩大切除为主,并确保切缘及基底无病变残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