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所造成的一系列躯体、精神症状。随着卵巢功能的减退,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停经、潮热汗出、焦虑、心悸、睡眠障碍等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妇女的平均自然绝经年龄在50岁左右,约有40%~80%的女性在绝经前后会出现明显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这种症状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病,比如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脂等,对绝经期妇女、绝经后妇女、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原因有哪些?
女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理性、病理性而引起的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其体内的神经、生殖内分泌、循环、免疫等多系统功能均随之发生变化。女性体内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分布在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雌激素的减少必然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病变。
除了自然绝经之外,还有部分女性是由于双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经放疗导致的人工绝经,这部分女性更有可能由于绝经而引发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一、近期症状
1. 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多或减少。
2. 血管舒缩症状
表现为潮热,由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导致,是雌激素降低的特征性症状。该症状的特点为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发红、出汗。
3. 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自主神经失调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
4. 精神神经症状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比如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同时也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
二、远期症状
1. 泌尿生殖道症状
患者会出现阴道干涩、瘙痒、性交痛、反复阴道感染、反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尿痛、尿急、性生活满意度下降。
2. 骨质疏松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
3. 阿尔茨海默症
绝经后期妇女比老年男性患病风险高,可能与绝经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4. 心血管病变
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低下有关。
如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缓解近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激素替代治疗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减轻更年期症状,降低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激素替代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
1. 雌激素类药物: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17β-雌二醇经皮贴膜、尼尔雌醇。
2. 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替勃龙。
3. 孕激素类药物:醋酸甲羟孕酮、微粒化孕酮。
以上药物常用方案包括:
1. 连续序贯法:以28天为周期,雌激素不间断应用,周期第15~28天使用孕激素,适用于绝经3~5年的妇女。
2. 周期序贯法:以28天为周期,1~21天使用雌激素治疗,11天~21天使用孕激素,22天~28天停药,适用于围绝经期及卵巢早衰的妇女。
3. 连续联合治疗:每天给予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适用于绝经多年的妇女。
4. 单一雌激素治疗:适用于子宫切除术后或先天性无子宫的卵巢功能低下妇女。
5. 单一孕激素治疗:适用于绝经过渡期或绝经后围绝经期症状严重且有雌激素禁忌症的妇女。
6. 联用雄激素:激素替代疗法中加入微量雄激素,可以改善女性情绪和性欲。
另外,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女性不仅会出现生理性病变,同时还伴随着心理不适的出现。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应当包括心理疗愈,女性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精神上有所寄托。
参考文献:
[1]宁美莲,舒仪琼.舒仪琼从“肝脾肾”论围绝经期综合征[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06):176-178+181.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3.06.05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