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峰:压缩还是移除?浅论减容是否成为血管准备的**手段?
2021-01-08 《门诊》杂志 门诊新视野
近年来,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飞速发展,新型腔内医疗器具不断涌现,血管准备手段日益丰富。
近年来,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飞速发展,新型腔内医疗器具不断涌现。血管准备手段日益丰富,就继续采用球囊扩张以“压缩”的方式进行血管准备或选用新型减容设备以“移除”的方式进行血管准备的争论愈加激烈。在第五届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新技术峰会(LETS 2020)上,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的冉峰教授就“压缩还是移除?浅论减容是否成为血管准备的首选手段?”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股腘动脉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受力较为复杂,该部位病变的治疗极具挑战,也对下肢动脉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领域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治疗策略逐渐丰富,由最初的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的应用,逐步扩充药物涂层球囊(DCB)、新型球囊以及减容设备。近年来,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理念更加完善,“抗内膜增生”、“顺应变化多样的复杂解剖形态”、“尽量避免植入支架”、“预防支架断裂或支架内再狭窄”等被越来越多的血管外科医师提及,充分血管准备的概念深入人心。
多种血管准备策略
1、球囊扩张术
球囊扩张术(PTA)是通过压缩的方式获得管腔,是最常用的血管准备手段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球囊扩张的过程中会对血管壁产生扭转的剪切力、径向支撑力以及纵向拉伸,进而导致限流性夹层,严重影响远期疗效。此外,球囊扩张术还需考虑弹性回缩的问题。研究显示普通球囊扩张术术后1年再狭窄率为63.5%。而新型球囊如非顺应性球囊、刻痕球囊、巧克力球囊等的出现丰富了血管外科医师的可选项,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术中限流性夹层的发生率,实现更加安全的管腔获得,提高远期通畅率。
2、DCB
DCB是利用所载药物抑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减轻内膜增生所导致的再狭窄,需注意其获得即刻管腔的原理与PTA类似。Thunder、FemPac、Pacifier等多项研究均显示DCB术后6个月靶病变管腔丢失率显著低于PTA;在不同病变长度的亚组中(7.5~14.7 cm),12个月TLR发生率低于PTA;而一期通畅率显著高于PTA。但是,IN. PACT Global研究的CTO、严重钙化和长病变队列结果显示在复杂病变的处理中,DCB术后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应急支架植入,约为40.4%~51.4%。
3、减容技术
减容是指利用机械手段进行血栓或斑块移除,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管腔、减少药物传输的障碍、降低限制血流的夹层发生率,其设备包括TurboHawk、SilverHawk、Jetstream等。DEBELLUM研究显示,钙化病变会增加6个月远期管腔丢失率,PTA术后6~12个月再狭窄的发生率为40%~60%;而对于重度钙化病变,SilverHawk术后1年的一期通畅率为69%。DEFINITIVE Ca++试验表明定向斑块切除术(DA)联合栓塞保护器治疗钙化病变,支架植入率仅为4.1%,限流性夹层的发生率仅为1.5%,疗效令人满意。
4、联合技术——DAART
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纳入53例PAD患者(TASC B和C级,平均病变长度为7.9±3.5 cm)结果显示,DA术后3年一期通畅率仅为50%,而辅助通畅率(DA联合PTA和/或支架-PTA)为75%。DEFINITIVE AR研究显示DAART(DA联合DCB)治疗重度钙化患者的12个月的通畅率和管腔获得均高于单纯DCB。
总 结
总的来说,POBA血管准备的基础手段,提供器械输送通道。而新型PTA设备的出现提供了更安全的管腔准备策略,更充分的管腔获得同时降低限流性夹层的发生率。减容技术能够暴露真实血管,提供更充分的管腔准备;与DCB联用,极大促进了药物的发挥效果,提高远期通畅率(表1)。
表1. 多种管腔准备策略的特点
股腘动脉血管准备的选择经验
短段病变、钙化严重病变:首选 DA+DCB;次选 PTA+DCB+Spot stenting或PTA+DES。
长段病变:推荐DA+DCB或PTA+DES或PTA+DCB+(Spot stenting)。
支架内再狭窄:推荐DA+DCB;或PTA+DCB(spot stenting)或PTA+STENT GRAFT。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减容#血管外科的话题!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