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复旦公布曹操家族DNA:非夏侯氏抱养

2013-11-12 李欣 新民网

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新民网记者今天(11日)获悉,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曹操身世之迷:既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亦引发争议。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



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新民网记者今天(11日)获悉,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

曹操身世之迷:既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

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亦引发争议。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

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课题随即开始另辟蹊径:能不能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迷呢?

要把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首先需要的是可靠的样本。课题组李辉教授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

随后,课题组进一步梳理全国258个曹姓家谱,筛选出8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再对他们的DNA进行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复旦课题组发布曹操家族DNA研究结果

“这些家族共同检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这个比例在全国人口只占到5%左右。”李辉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因此法医学上可认定他们是曹操的后代。”

课题组透露,在确认曹操后代的同时,他们还用同样方法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操是曹参后人说法有误;同时对民间传说操姓是曹操后代避祸改姓而来、曹操是夏侯氏抱养而来等说法,研究证明曹操家族与这两个姓基因没有明确遗传关系、家族基因不一致,因此说法也不准确。

曹操家族之迷: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

通过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课题组破解了曹操部分身世之迷;而曹操家族之迷,也随着研究的深入,慢慢揭开谜底:

2011年,复旦课题组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并从上世纪70年代从曹氏宗族木“元宝坑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两颗牙齿,“经过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墓内中央位置的铭文等,最终确定两个牙齿均来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间相曹鼎。”

有了数千年前曹操叔祖父的牙齿,通过古DNA测试,隐藏在这颗牙齿中的时空记忆也逐渐展现。

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1号墓的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故此,课题组认为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记者了解到,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这一课题研究第一次从基因层面验证了许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确实是一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38423, encodeId=085915384231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51e42660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复旦#</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2660, encryptionId=751e42660f1, topicName=复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e6c312994908, createdName=saikp, createdTime=Thu Nov 14 05:08:00 CST 2013, time=2013-11-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11-14 saikp

相关资讯

J Neurosci:我国发现胶质细胞激活后引起青光眼失明

    在国家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课题资助下,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中峰教授、孙兴怀教授、杨雄里院士率领的视网膜研究团队发现青光眼视网膜胶质细胞激活新机制,为临床上防止青光眼恶化,以及有效阻止青光眼所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死亡(失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该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神经科学着名期刊《神经科学杂志

Molecular Cell:复旦大学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PKM2蛋白K433位点乙酰化可提高它的蛋白激酶活性和核定位,由此促进有丝分裂及癌变。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0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原文下载】 复旦大学的熊跃(Yue Xiong)教授、雷群英(Qun-Ying Lei)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管坤良(Kun-Liang Gu

SBHA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ic bishydroxamate,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具有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

ANN NEUROL:防止脑出血新方法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国家973项目等经费支持下,经3年艰苦攻关,首次发现一种在特定细胞内合成并提取出的物质“重组ADAMTS13”可以有效减少溶栓治疗脑中风时引起的脑出血,该成果有望为脑中风患者接受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相关论文12月3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神经

复旦大学一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

据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透露,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近日因身体不适入院,病情严重。警方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检出毒物成分,初步认定其同寝室同学为嫌疑人。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今(4月15日)晚23时通告了这则不幸消息,并挂出《关于我校一研究生 突发事件的通报》。根据这一通报,4月1日,复旦大学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送至该校附属某医院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先 后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