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DC2020:俞超:本土企业崛起,全球化布局加速
2020-09-17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在9月17日的主会场上,德勤中国战略与运营合伙人俞超围绕十年投资环境变化与展望发表了报告。
2020年9月17-18日,由BioBAY联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DeviceChina2020)于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今年,论坛以“拾级而上,器程新征”为主题,持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态发展、行业政策的最新变化;从政策法规到投资并购,从经验总结到宏观展望,在两天的行业思想盛宴中,多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领军人物带来了最优质的分享、最激情的讨论,以最专业的视角,探讨产业布局新模式、探索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新机遇。
在9月17日的主会场上,德勤中国战略与运营合伙人俞超围绕十年投资环境变化与展望发表了报告。
德勤中国战略与运营合伙人 俞超
以下为演讲概要:
回望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路径,德勤作为第三方的中介机构看到了4个关键词,市场扩容、审批政策加速、不断创新、国际竞争力提升。
企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代理起家、转型仿制”,在这个过程中国内药企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为价值链上进一步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增效提质、国产替代”,与10年前不同,越来越多由国内企业带来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市场超过50%的份额,海外拓展加剧。第三阶段是“本土创新、世界驰名”,由于政策不断优化,行业生态系统不断成熟,资本市场开放姿态更加明显,在整个大环境成熟的背景下,一大批生物制药企业,一大批医疗制造企业已经走上了本土创新的道路。在一些方面,国内企业的创新不仅是全球领先,也和全球的技术同步。在10年当中,德勤看到了这样的一些跨越式的进步。
从整个市场体量上来看,如果10年以来全球医疗器械的总体市场增长幅度为4%到5%的规模,那么中国医疗市场则实现了17.4%的规模增长,整个市场体量持续的扩容。这是由需求和政策两方面驱动的,老龄化的社会意味着对医疗产品、医疗服务产品的进一步扩容,同时近年来我国鼓励创新,无论是在医疗器械还是在生物制药领域,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从投资环境来看,2018年资本市场融资呈现井喷态势,当年医疗保健设备与技术的融资总额达到了296亿,相比2016年是跨越式的提升。当然,这与整个国内创新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从企业上市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融资渠道也进一步的拓宽,10年前企业往往去美国上市,但是如今上市渠道越来越多,有A股、港股、美股、创业版,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达到了11家。
从市场竞争环境来看,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比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大大超过了进口产品。如果把中国市场划分为成熟市场和广阔市场,那么成熟市场估计体量在500亿到600亿美元之间,每年增长率在10%-15%,领先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不断抢占这一市场份额;从广阔市场来看,有150到200亿美元的市场体量。未来,跨国企业持续创新的速度以及国内企业在创新上的追逐,在广阔市场上进一步扩容,这两个因素将进一步重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上的竞争格局。
从创新来看,BioBAY有企业家伙伴,有投资机构伙伴,有研发机构伙伴,正是这样一个成熟的生态,使企业家和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当中。
国内本地企业经过多年的耕耘竞争力明显加强,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整合和拓展,通过在中国和全球的并购增加了生长的体量;第二是拓展和规模,在国内外,中国头部企业都处于做大做强的快速通道上;最后是全球布局,未来国内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挑战跨国企业的领导地位,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经过多年发展,本地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断成熟,不断发展,不断向全球化的路径迈进。
今天中国有更多的价值链整合,逐渐形成全方位立体的业务布局,本地化的生产,本地化的研发,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不断加速。
在全业务模式方面,由于中国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不断的提升,跨国企业也希望投身于本地化的创新环境当中,参与中国创新生态的建设、进行生态圈的打造。
展望未来,未来医疗器械在政策方面会受到什么样的挑战?从大量采购的角度来讲,这个行业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这是价值的重塑,从整个进程来讲,因为器械有自己的复杂性,不存在一致性的评价标准。在全国层面,医疗器械大量采购的势头相比药物会更加平缓。整体价值的重塑可能会出现在未来DRG模式的推广上,这是真正考验产品临床价值的方面,也更鼓励企业投身于创新,投身于临床的开发。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关于BioBAY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办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经过十余年来的深耕和培育,已聚集43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近1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园内9家医疗器械企业的11个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在三类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园内企业已获102张产品注册证,23张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前园内已有10家上市企业,而作为国内过敏原诊断领军企业浩欧博已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的审议,即将成为园内首家医疗器械科创板上市企业;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将实现持续提升,近年园区医疗器械行业将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直播#
136
#全球化#
92
#企业#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