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包养”公立医院能“包治百病”?
2015-08-21 佚名 环球医学资讯
8月19日,2015年全国人大代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在广州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呼吁:政府要包起公立医院。钟南山表示,公立医院公益性最突出的体现是医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买单,不改革这个,其他都是假的。他建议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应“全补”。政府“包养”公立医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其实质是公立医院的定位和职责问题。公立医院应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其实质是公立医院的定位和职责问题。公立医院应该是公益性的,就像钟院士说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买单,医院不承担创收的任务和压力,专心致志为民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涉及医疗体制的改革,而改革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不能仅仅由医疗机构来承担,或者承担其中的绝大部分,政府财政同样应该给予有力的支持。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公立医院的盈利格局和成本支出大体固定,“节流”的空间有限,这个时候就需要公共财政来“开源”。政府包起公立医院,实际上就是指公立医院公益化进程中的责任担当。支付能力强的群体可以到私立医院寻找更优质化的服务,但基本的医院服务则应由政府来保障。
但现在的情况相差甚远,公立医院远不止是医疗机构,更多地似乎成了一个经济体,承担着巨大的创收任务和压力。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政府投入远远不足,正如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所说,政府财政投入占不到该院经费的5%,“政府财政给我们的钱只够养七成的离退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以药养医”现象日见突出,各种令人咋舌的大处方屡见不鲜,徒增病患成本,医患冲突也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东省从去年开始取消了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80%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10%由各级财政补助(欠发达地区由省财政补助七成),10%医院自行消化。但这又引来另外的质疑,认为是朝三暮四故事的现代版,收费项目从药品转移到了床位、诊查、护理、诊疗、手术等“医疗服务”上面,民众要承担的成本并没有实质减少。钟院士所质疑的也正在于此。医院被逼创收,病人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只会继续下去。
出路在哪里?方向或许有两条:改革公立医院,放开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是要确定其公益属性,国家加大投入,像钟院士说的为医务人员工资买单,不要再让他们有创收的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收支两条线,彻底关闭医院创收的大门,使医院回归到医院救死扶伤的本来身份,通过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获得社会的认同。
政府包起公立医院,当然也不能包治百病,还需要更为科学和精细化的配套制度来保障。比如政府包起来之后,医生的收入有了充分的保证,会不会因为干好干坏一个样,而导致“财政养懒汉”现象的出现,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吃大锅饭”?对公立医院而言,有了“靠山”之后,会不会失去改革动力,乃至降低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这些都并非杞人忧天。预防和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既要靠公立医院内部的正向激励机制,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约束。所有公立医院应该统一规划、运作,不能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医院、医保、医药也应协调互动,不能彼此隔离、自说自话。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呵呵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