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达药业上市看中国仿制药困境
2014-07-14 佚名 不详
贝达药业即将上市,中国目前非常缺乏主打新药的公司,自主创新一直是中国药企的目标,但由于整体研发能力一直比较薄弱,所以操作起来有很多困难。 贝达药业即将上市,中国目前非常缺乏主打新药的公司,自主创新一直是中国药企的目标,但由于整体研发能力一直比较薄弱,所以操作起来有很多困难。 从贝达的发展来看,主打新药是一直想做的,但目前的产品线上有6个1类新药,16个仿制药。从贝达的例子可以看到中国新药研发企
贝达药业即将上市,中国目前非常缺乏主打新药的公司,自主创新一直是中国药企的目标,但由于整体研发能力一直比较薄弱,所以操作起来有很多困难。
贝达药业即将上市,中国目前非常缺乏主打新药的公司,自主创新一直是中国药企的目标,但由于整体研发能力一直比较薄弱,所以操作起来有很多困难。
从贝达的发展来看,主打新药是一直想做的,但目前的产品线上有6个1类新药,16个仿制药。从贝达的例子可以看到中国新药研发企业的困境,研发能力不足,想要从仿制药方面入手对收入进行弥补,但仿制药也存在上市节点和仿制能力研发上的问题,换句话说,要想做好仿制药,其实并不那么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分析中国仿制药的大环境。中国对仿制药品的质量监管非常松,标准偏低,技术审批的门槛过低,大部分仿制药不需要深入研究就可以获准达标。但事实上,中国的仿制药质量和原研药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是因为中国仿制药的审批注重的是化学成分等同,而在临床等同、安全性评估上审批缺乏细节,所以并不能完全和原研药相提并论。
同时,药品的有效成分和辅料,都是衡量仿制药质量的关键。但目前中国的仿制药审批注重有效成分,在辅料上和国外有一定差距,而这也可能导致药效和安全不等同。
此外,仿制药上市的节点也非常关键。FDA规定,第一个制造出品牌药的仿制药版本的公司可以获得6个月的排他性销售期。在此期间,仿制药生厂商将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其价格折扣通常只有10%到20%左右。而一旦多家仿制药生厂商进入,折扣最终可能达到60%到80%,将快速驱动价格下降。因而,第一个进入市场仍然是仿制药生厂商所看好的。
中国目前的新版《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对在专利药品保护期结束后国内前三个仿制上市的药品,首仿药可在统一定价上浮30%基础内进行单独定价,二仿和三仿药定价则可为首仿药价格的90%和81%。
中国的仿制药相对来讲利润率较低,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国外的40%左右的水平。一方面是研发能力所限,对于某些即将到期的明星药,即使虎视眈眈也很难短期内生产出仿制药,比如辉瑞的伟哥万艾可,今年7月专利到期,是各大仿制药争抢的市场。这种情况辉瑞在泰国已经遇到,市场一下子出现几十种仿制药,最终逼迫辉瑞降价30%。价格下降是必然,但仿制药如何胜出却还不一定。
仿制药品类繁多,效果上不确定,加上之前原研药已经建立的成熟的医院渠道,加上对于类似万艾可这样,零售渠道和品牌不可分割的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营销和用户教育的能力都是仿制药公司的发展瓶颈。
再来回头看贝达。产品线上很多产品是肿瘤类产品,这些仿制药产品的未来确实很有潜力,因为肿瘤类原研药价格过贵,非一般用户可以承受,选用仿制肿瘤药是未来的趋势。但再仔细看,大部分贝达的仿制药都不是首仿药,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是否能攻下医院渠道,证明药效,在市场推广上下一定功夫,对贝达都是考验。
归根结底,做新药也好,做仿制药也好,中国的创新人才极度缺乏,这包括研发创新和市场推广创新。新药开发需要时间和成本,更关键的是人才投入,这些现在都很缺。而仿制药虽然成本低,但要真正做到药效等同、安全等同,中国的标准又过松,市场比较混乱,生产者多但真正的精品不多,市场规范有待时间。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困境#
71
#仿制药#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