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潘湘斌报告全球首次临床使用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
2018-08-07 佚名 中国循环杂志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心脏大会(CHC)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介绍了关于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的全球First-in-Man试验报告。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心脏大会(CHC)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介绍了关于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的全球First-in-Man试验报告。
据他介绍,当前现有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并非完全可吸收,多带有金属骨架或标记点。因为可吸收材料如聚乳酸在放射线下不显影,操作时无法在X放射线下看到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但可吸收部分降解后,金属标记点是否会脱落导致脑栓塞,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能否成功研发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是未来先心病封堵术迈进新时代的关键。
潘湘斌教授团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研发出全球首款完全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见图)。
该款封堵器采用聚对二氧杂环己酮(PDO)作为骨架,聚左旋乳酸(PLLA)作为主轮膜,无任何金属标记点和金属残留,可在超声指导下操作。
安全线突破传统,起到固定的作用的同时放置时帮助塑形。此外,输送系统经特殊设计,抛弃传统螺钉采用夹钳,保证封堵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输送鞘管直径较传统金属大1~2 French(1mm ≈3 French)。
潘湘斌教授团队创新地使用超声引导经胸小切口技术完成了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的First-in-Man 试验。
该试验纳入了5 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其中2 例已经完成为期半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没有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在体内完成“桥梁”作用后,在体内降解吸收,最终使得缺损完全由自身组织替代,潘湘斌教授表示,这是近年来简单先心病治疗领域内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生物可吸收#
68
#临床使用#
61
#阜外医#
62
#可吸收#
89
很好
69
#阜外医院#
52
可吸收封堵器。
71